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文物修復不可操之過急
因形如“滿弓扣箭”而得名的箭扣長城,即將啟動東段和南段修復工程,合計2772米的長城和17座敵臺敵樓將在3年內得到修繕。按照“最小干預”的理念,工程有許多開創性嘗試。比如設立全國首個集研究、修繕、保護、展示、開放于一體的長城修復中心;采用研究性保護的模式,先由考古專家、設計師和工匠對箭扣長城的“病因”進行“會診”,再對癥施救。
研究性保護,可以提升文物修復的安全性。文物的發掘和保護具有不可預見性,如果操作不當,往往會對那些本已脆弱的文物帶來不可逆的損害。拿長城來說,歷經風雨滄桑,很多城墻馬道上覆蓋著厚厚的植被、土層,難以看清地面結構。在研究性保護的新模式下,打通研究、設計、施工等多個環節,想明白了再動手,文物修復將會更加精細可行。
研究性保護,有利于對工匠進行全過程培養。優秀的工匠對文物修復至關重要,然而目前傳統營造技藝傳承卻沒那么樂觀。在養心殿修繕過程中,故宮博物院按照“瓦、木、石、油飾、彩畫、裱糊”六作分別進行培訓,116名工匠培訓合格,19位優秀的資深工匠接受了故宮博物院的聘請,為養心殿的修繕工作儲備了人才,也挽救了瀕臨消亡的傳統建筑營造以及文物修復技藝。
研究性保護還為日后的預防性保護奠定基礎。以長城修復為例,將有專業的考古、科研人員常駐,以嚴格的歷史信息作為修繕依據,整個修繕過程也將進行全方位、科學的記錄,為今后的預防性保護提供詳細資料。從長遠來看,主動預防損害比被動搶險更為重要。切實加強文物日常養護機制,減少“大修”,將促進文化遺產從搶救性保護走向研究性保護與預防性保護。
近兩年在長城修復過程中出現了一些過度修復的問題,這無疑也是一種損害。為此,今年年初出臺的《長城保護總體規劃》強調,要在正確理念和觀念的指導下,各地根據實際情況或者長城本身的材質進行修復。文物修復寧可慢一些,也不可操之過急,要用足夠的耐心,回歸文物保護的初心,讓文化遺產傳承不絕,讓中華記憶歷久彌新。
《 人民日報 》( 2019年03月22日 08 版)
編輯:楊嵐
關鍵詞:文物 修復 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