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聚·焦點聚·焦點
馬亮:“花更多時間和精力關心民營企業發展”
作者: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 馬亮
“國進民退”和“民企退場”的錯誤言論因何一度流傳
2018年11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和民營企業家代表座談,傾聽他們的意見和建議,并為他們打氣加油。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高度肯定了民營經濟的重要支柱地位,再次重申了“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基本方針。他指出要進一步提振非公有制經濟的信心,為民營企業鼓勁撐腰,這大大鼓舞了民營企業家的信心。
歷數習近平總書記同民營企業家的座談,都可以看到他對民營經濟的高度關注和對民營企業的深切關心。比如,在2016年的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親”“清”新型政商關系的命題,并為重塑政商關系指明了方向。在此次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重申了中央對民營經濟的定位,破除了社會上對民營經濟的誤讀,并總結了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基本原則。
當前社會上流傳“國進民退”和“民企退場”這樣的錯誤言論,一定程度上動搖了民營企業家的信心。為什么會流行這些不實言論?顯然,這同有的地方政府部門不能踐履營商環境承諾,甚至出爾反爾不無關系。有的地區打著招商引資的旗號吸引外資,但是民營企業的投資一旦到位就翻臉不認人,甚至形成“開門招商,關門打狗”的惡劣風氣。有的部門明著為企業辦事,但實則暗度陳倉,通過設置種種隱性關卡去吃拿卡要,讓企業為部門利益乃至個人私利埋單。在當前國際貿易爭端和國內經濟下行的綜合作用下,民營經濟發展面臨嚴峻的挑戰,民營企業生存遭遇成長中的煩惱。對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而言,優化營商環境、重塑政商關系和樹立民企信心變得至關重要。
中小企業“出彩”慢,不如大企業有影響見效快的觀點是片面的
最近,國務院辦公廳下發文件,要求各地區、各部門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打通營商環境存在的“堵點”和“痛點”,加快實現國民經濟提質增效。之所以國務院多次發文力促營商環境優化,同一些政策得不到有效落實有很大關系。這些營商環境中的“堵點”和“痛點”都是看不見的“細節”,但卻是民營企業的切膚之痛。大到產品和服務的定價,小到一枚印章的刻制,都是營商環境的具體表現,也是民營企業不得不獲得通行證的“坎”。特別是在經營困難時期,這些營商環境的“坎”如果不破除,就會成為“壓倒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因此,要想使民營經濟擺脫困境并釋放更大能量,就必須要有壯士斷腕的意志和決心,下大力氣在營商環境方面全面深化改革,使民營企業有一個更加寬松舒適和公平公正的投資氛圍和經營環境。
至關重要的是,要扭轉政府部門對企業的片面認識,不能只顧抓大放小,親本疏外,使中小企業和外地企業遭遇不公平待遇。作為地方經濟支柱的大型企業往往受到政府部門的另眼相看,而廣大中小企業亟須政府部門的扶持和引導,卻得不到同樣的關注和待遇。這主要是由于一些黨政領導干部的短期主義和錯誤的政績觀在作祟,即認為中小企業“出彩”慢,不如大企業有影響和見效快。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將這些方面的工作情況納入干部考核范圍,這將有利于扭轉廣大領導干部的政績觀,使他們更愿意關心和支持中小企業攻堅克難和改革創新。接下來要抓緊研究制定這方面的考評辦法,使領導干部能夠擺正心態并真心實意地呵護和支持民營經濟發展。
應暢通發聲建言的渠道,使來自企業的真實意見和建議能直達決策層
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特別提到,各級黨政部門要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花更多時間和精力關心民營企業發展、民營企業家成長”。在各類所有制企業中,國有企業和外資企業,往往獲得了政府的過多青睞,而量大面廣和貢獻卓著的民營企業卻得不到應有的尊重和關注。民營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既不受一些政府部門的待見,又屢屢遭遇一些政府部門雁過拔毛式的掠奪。這使民營企業在維系政商關系方面面臨尷尬,不得不謀求通過政企合謀和以權謀私等違規手段,獲得企業經營不可或缺的政治支持。
與此同時,也應暢通企業發聲建言的渠道和機制,使來自企業的最真實意見和建議能夠直達決策層,并較快地轉變為政府政策調整和創新的依據。如果企業通過正當渠道無法暢所欲言地表達心聲,那么就只能訴諸互聯網,而這對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輿論引導有百害而無一利。近年一些民營企業家通過社交媒體發聲,責難某些地方政府部門不作為乃至亂作為,就是這方面的典型例證。如果政府和企業建立了親近與清白的新型關系,企業發展得到了政府的百般呵護,政府政策獲得了企業的大力支持,就會使政商關系呈現魚水之歡。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民營企業 企業 民營 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