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爽夜夜高潮高清视频,久99久女女精品免费观看69堂,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91精品啪国产在线观看

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抑郁癥臨床診斷或有生物標記物

2018年11月29日 15:11 | 來源:健康報網
分享到: 

東南大學醫學院姚紅紅教授與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神經內科張志珺教授、謝春明研究員課題組共同完成的一項研究成果,近日在線發表在《自然》出版集團旗下的《分子精神病學》頂尖期刊上。這項研究采用基礎與臨床緊密結合的形式,在抑郁癥發生機制與臨床診斷生物標記物研究方面獲得了新突破。

據介紹,抑郁癥是最常見的重性精神障礙,也是經典的生物—社會—心理因素導致臨床發病的人類疾病。但遺憾的是,抑郁癥至今病因不清、機制不明,診斷仍依賴臨床表象,缺乏客觀的生物學診斷標記;越來越多證據表明,腦內小膠質細胞主導的神經免疫炎癥參與了抑郁癥發生;非編碼RNA被譽為21世紀具有巨大生物信息調控功能的“暗物質”,因此,從表觀遺傳學層面闡明基因與環境相互作用而致病的抑郁癥發病機制、確定其生物學標記前景廣闊、意義重大。

姚紅紅、張志珺等人開展的該項研究,深入系統探討了環狀RNA DYM(circDYM)—潛在的“基因調節器”及其通路在抑郁癥發生中的機制以及潛在生物學標記的價值。研究發現,無論抑郁癥患者外周血中還是慢性不可預測應激/脂多糖誘導的抑郁樣模型小鼠外周血及海馬組織中,circDYM的表達水平均顯著降低;且患者外周血中circDYM水平越低而早期負性生活事件評分越高,抑郁癥狀越嚴重;腦微注射circDYM過表達慢病毒可顯著改善小鼠抑郁樣行為,并與抑制腦內小膠質細胞活化有關;其分子機制是circDYM作為海綿吸附內源性小RNA-9(miR-9)并抑制其活性,導致miR-9下游靶向的泛素蛋白連接酶HECTD1表達增加,致使HSP90泛素化增多,從而減少小膠質細胞活化。

該研究結果進一步闡明了抑郁癥表觀遺傳學機制,確定了候選生物學診斷標記,并為抗抑郁藥物新靶標的遴選和精準治療提供了實證。(記者程守勤 通訊員魏云娟)

編輯:趙彥

關鍵詞:抑郁癥 臨床診斷 生物標記物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