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爽夜夜高潮高清视频,久99久女女精品免费观看69堂,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91精品啪国产在线观看

首頁>書畫·現場>訊息訊息

你真的了解八大山人嗎

2018年11月20日 11:24 | 來源:雅昌藝術網
分享到: 

甲申之變,明清易祚。

聞知國難,天下文人士子、官宦達貴或舍身取義,或披發避世,或甘為貳臣……一時間,眾生百態,冷暖炎涼,盡在其中。

而朱明王孫,由養尊處優之宗室子弟,頃刻淪為四處躲藏的新朝欽犯,且又舉兵無力,降順不得,為求活命,只得隱姓埋名,竄伏山林,躲避追殺。

當中,尤以八大山人,本是王孫,而后出家、佯瘋、還俗、顛沛流離中成長為書畫宗師的傳奇際遇,至今為人所樂道。

八大山人(1626—約1705年)

八大山人(1626—約1705年)

朱耷,明末清初畫家,中國畫一代宗師。法名傳綮,字雪個,號八大山人、個山 、人屋等,原為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權的九世孫。

‘1’

真實的八大山人

學界關于真實的八大山人,可謂眾說紛紜。

蓋緣于其身份敏感,傳記題簽等寥寥又諱莫如深,且經歷坎坷,其生平也甚難稽考。而后隨著《個山小像》的發現,八大的過往,方才漸漸清晰。

《個山小像》八大山人生平唯一畫像

《個山小像》八大山人生平唯一畫像

1、 《個山小像》中題跋:

個山小像。甲寅蒲節后二日,遇老友黃安平為余寫此,時年四十有九。

由“時年四十有九”可知,八大生于明天啟六年(1626年,丙寅),其中“個山小像”,字跡古樸典雅,為篆書,其余為行草。

2、 另有一跋:

個,個無多,獨大。美事拋,名理唾。白刃顏庵,紅塵粉。清勝輞川王,韻過鑒湖賀。人在北斗藏身,手挽南箕作簸。冬離寒矣夏離炎,大莫載兮小莫破。

此贊系高安劉慟城貽余者容安老人復書於新吳之獅山,屈指丁甲八年耳,兩公皆已去世,獨馀涼笠老僧逍遙林下,臨流寫照,為之忱然。個山之庵傳綮又識”

“個,個無多,獨大”,由此可知,八大山人早前字號中“個山”、“雪個”等當中“個”的意義即為“個無多,獨大”。

“清勝輞川王,韻過鑒湖賀?!保渲小拜y川王”即唐代詩人王維,“鑒湖賀”即唐代詩人賀知章。“清”為古雅,“韻”為韻調。由此可知,在劉慟城眼中,八大的詩文不減王、賀二位唐代大家,且八大所作詩文亦甚喜盛唐,否則也不會與之相較。

而八大“復書”此贊,必是認可該說。該題跋分兩段,書體分別為草書、行書寫就。

3、 亦有饒宇樸題跋:

個山綮公,豫章王孫貞吉先生孫也。少為進士業,試輒冠,其偶里中耆碩,莫不噪然稱之。戊子現比丘身,癸已,遂得正法于吾師耕庵老人。諸方藉藉,又以為博山有矣。間以其緒馀,為書畫若詩奇情逸韻,拔立塵表。予常謂個山子,每事取法古人,而事事不為古人所縛,海內諸鑒家,亦既異喙同聲矣。丁巳秋,攜小影重訪菊莊,語予曰:兄此后直以貫休、齊己目我矣。咦!裁田博飯,火種刀耕,有先德钁頭邊事在甕里,何曾失卻?予且喜!圜悟老漢,腳跟點地矣。鹿同法弟饒宇樸題并書。

“個山綮公,豫章王孫貞吉先生孫也?!?,明確可知,八大山人為朱多炡之孫。

朱多炡,弋陽僖順王曾孫,封奉國將軍,字貞吉,號瀑泉。能詩工書,行草宗米,雜以古字,自成一體。精繪事,見古人墨跡一再臨之,如出其手。山水得二米家法,花鳥及傳神均工。

“戊子現比丘身,癸已,遂得正法于吾師耕庵老人?!奔?648年,八大出家,1653年,師從耕庵老人。

“為書畫若詩奇情逸韻,拔立塵表?!?,可見八大書畫詩文奇絕。

“每事取法古人,而事事不為古人所縛”,可知八大山人書畫詩文,取法古人,且不為古人所縛。“海內諸鑒家,亦既異喙同聲矣”,可見“海內諸鑒家”對于八大的作品也是十分推崇。

饒宇樸的題跋上,有一朱文印章為“西江弋陽王孫”,也是八大身世佐證。

4、 彭文亮題跋:

個翁大師像贊。瀑泉流遠故侯家,九葉風高耐歲華。草圣詩禪隨散逸,何須戴笠老煙霞。湖西彭文亮。

“瀑泉流遠故侯家,九葉風高耐歲華?!保渲小捌偃奔粗於酁冢肮屎罴摇奔椿始彝鯇O,“九葉”即指八大為寧王朱權的九世孫。

“草圣詩禪隨散逸”,可見彭文亮對于八大的詩文書法,推崇至極,譽為“草圣詩禪”。

5、 蔡受的合行文題跋,應為“木、火、土、金、水”,實際上是暗指八大的出身為皇家宗室,緣于朱元璋的后裔均以五行交替命名。

其余八大的題跋,書體有隸書、楷書、行楷。篇幅所限,不再贅言。

‘2’

八大山人的詩文書法

在《個山小像》中,關于八大山人的書法詩文,贊譽之聲甚多。而且,八大自身的題跋,也運用了各種書體,分別有:篆書、行草、草書、隸書、楷書、行楷等,可見其書法風格多樣。

從題跋中,八大對于各類書體,均是得心應手,楷體有歐陽詢韻味,行書或宗黃庭堅、董其昌一脈,隸篆,碑學金石味不乏,草書走筆流暢,深得法度。

所以,對八大山人書法評價如“為書畫若詩奇情逸韻,拔立塵表”、海內諸鑒家,亦既異喙同聲矣”、“草圣詩禪隨散逸”……

而其取徑古法,卻并未拘泥,如跋中所言“每事取法古人,而事事不為古人所縛”。所以八大的書法后來才能形成獨特面目的“八大體”,融晉、唐、宋眾家書法于一爐,寓隸篆于行草,結構奇特,提按以淡墨,線條圓轉,看似夸張,卻又錯落有致。

此外,八大的詩文,雖然流傳不多,但是造詣匪淺,不減王維、賀知章,如“清勝輞川王,韻過鑒湖賀?!?/p>

此外,八大山人的祖父朱多炡能詩工書,父親朱謀覲,也擅長山水花鳥,名噪江右。因此宗室出身的八大,無論書法亦或詩文流派觀點,自然不免受祖父輩的影響。

而朱多炡與王世貞、李維楨、汪道貫等提倡“文必秦漢,詩必盛唐”復古文學流派中的文人交往頗深。

王世貞更曾評價朱多炡“諸體之作,五言極古雅,有建安風”?!秹烟臻w書畫錄》卷一著錄王世貞藏王獻之《送梨帖真跡卷》,后有觀款云:“萬歷甲申中秋,沛朱多炡、郢李維楨觀”。

事實上,明代“后七子”中李攀龍、謝榛等人也主張以“雅”為尚。

上文題跋中,可知八大山人的詩文,氣清而調雅,堪比王維、賀知章,可見其詩文主張與祖父及“后七子”流派是一致的。

同時,從目前所知的八大書法作品,唐代詩抄所占比例甚多,可見八大心中甚為推崇唐詩。而且,八大曾于《河上畫圖》后自題“河上花歌”,提及“萬一由拳拳太白。太白對予言”可知,八大還想象唐代“詩仙”李太白與其對話,彼此高談闊論。

綜上,八大極善書法,且詩文推崇盛唐,契合“后七子”所提倡復古主義。

‘3’

八大行草書李攀龍《送耿蠡縣之官》詩

“后七子”中,以李攀龍、王世貞為宗工巨匠,主盟文壇,一時士大夫及山人、詞客、衲子、羽流,莫不奔走門下,片褒賞,聲價驟起。

復古運動,持續時間甚久,八大亦受影響,曾書二人詩文,行草書李攀龍《送耿蠡縣之官》詩、行草書王世貞《《喜肖甫中丞開府吳中》詩,且尺幅甚大,極為罕見。

八大山人 行草書李攀龍《送耿蠡縣之官》詩

八大山人 行草書李攀龍《送耿蠡縣之官》詩

187. 5×91 cm.73 7/8×35 7/8 in。約15.4平尺

立軸 水墨紙本

北京保利2018年秋拍

題識:

百里初分上谷城,傍臨易水接燕京。地偏俠客風猶在,天近郎官宿轉明。北闕青云懸舄影,西山白雪入琴聲。知君三異尋常事,何限當年卓魯情。八大山人書。

鈐?。?/p>

八大山人、何園、遙屬(參見《中國書畫家印鑒款識·朱耷》40、42、39印,269頁)

鑒藏?。?/p>

區瑞堂家珍藏

出版:

1。《八大山人書畫真跡》第二集,上海美術工藝制版社,1926年出版。

2。《八大山人書畫集》第一冊,123頁,1983年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

說明:

據《八大山人書畫真跡》第二集載,此件為清道人李瑞清(1867-1920)舊藏。

李攀龍,為“后七子”領袖人物,又性情疏放,不耐當時書塾中講授的經訓內容和八股文,人目為狂生。繼“前七子”的文學復古運動,以期徹底改變“臺閣體”統治文壇之局面。

其為官任內,亦政績卓著,卻不貪權戀棧,因不滿上司倨傲,而上疏乞歸,旨未下即拂衣辭官。

關于《送耿蠡縣之官》,筆者嘗釋義一二:

百里初分上谷城,傍臨易水接燕京。地偏俠客風猶在,天近郎官宿轉明。北闕青云懸舄影,西山白雪入琴聲。知君三異尋常事,何限當年卓魯情。

蠡縣,古稱上谷。易水在北,發源于易縣境內。郎官宿則如漢書所言,上應列宿,出宰百里。北闕原則蕭何治未央宮而立北闕,后為朝廷別稱。舄影,《后漢書》有載,王喬為葉令,入朝數,帝令太史候望,言有雙鳧飛來,乃舉網張之,但得雙舄從東南來。琴聲,宓子賤曾任單父宰,單父鳴琴而治。卓魯,分別為卓茂、魯恭。卓茂愛民如子,官吏信服,后為太傅;魯恭重以道德風尚教化,有“魯恭三異”之說,即蝗不入境、化及禽獸、豎子有仁心。

詩文所言,吏治清明,天下太平。

八大書其作《送耿蠡縣之官》詩,實則既喜復古之風,又仰“后七子”先賢灑脫之性情,更為深刻者,即事實上,八大“少為進士業,試輒冠”,曾以宗室子弟參加科舉,并名列榜單,可見八大少年懷志,有以躋身北闕之愿。

后來困于時運不濟,天下動蕩,八大只得削發為僧,以避鋒芒,然而八大最終選擇還俗,守禪而至脫禪,足見內心鴻鵠之志并未消失,只是隱于心中,不為人所知罷了。

而且,這樣的一個太平天下,也是八大可望而不可得之夙愿。常年的隱姓埋名,常伴青燈的過往,八大對自由身的向往,何其強烈。

饒宇樸題跋中,有提及八大重訪菊莊時,對其所語:“兄此后直以貫休、齊己目我矣?!?/p>

試想,貫休、齊己二人,皆為高僧,又擅詩文,同時經歷朝代更迭,這一切與八大何其相似。貫休、齊己二人,雖皈依佛門,仍鐘情吟詠,還可以云游各地,后世享譽盛名。八大內心何曾不想亦如此。

只是對其而言,自由太遠,太難。筆者嘗想,八大后來佯瘋,初則伏地嗚咽,已而仰天大笑,也是為己尋得解脫,真正得到自由的方式而已。如果仔細端詳《個山小像》中的八大模樣,亦可窺見其雖面容清瘦,卻有一絲不易覺察之堅毅與隱忍。

此軸書法,以藏鋒書寫粗細均勻之線條筆劃,字內空間寬闊,行筆圓轉流暢,誠可謂之字外有象,象外有字。而且整卷書法,收馳有度,筆墨雖淡,看似無提筆按捺,卻一氣呵成,厚實如釘,猶如枯木有春,骨中有氣,全無拙頓,實是典型八大晚年書法風格。

款識“八大山人書”,及鈐印“八大山人、何園、遙屬”,照其年譜,可大致推斷該作應為1700年左右而書。

款識:

《送耿蠡縣之官》詩,款識:八大山人書

《送耿蠡縣之官》詩,款識:八大山人書

鈐?。? style=

鈐印:

鈐印:八大山人、何園

鈐?。喊舜笊饺?、何園

鈐?。哼b屬

鈐?。哼b屬

參見《中國書畫家印鑒款識·朱耷》40、42、39印,269頁

據《八大山人書畫真跡》第二集載,此件為清道人李瑞清舊藏。

據《八大山人書畫真跡》第二集載,此件為清道人李瑞清舊藏。

李瑞清(1867-1920年),教育家、美術家、書畫家、文物鑒賞家。字仲麟,號梅庵、梅癡、自稱梅花庵道人。自幼鉆研六書,學習書法,對殷墟、周、秦、兩漢至六朝文字皆有研究。為一代書法宗師。李為張大千恩師,與曾熙、陳半丁等深挖八大等藝術造詣,鑒藏八大、石濤為一時之風,影響至今。

八大還曾同時期行草書王世貞《喜肖甫中丞開府吳中》詩,文字與《四庫全書》本《弇州四部稿》略有出入?,F藏于故宮博物院。鈐印一致。

八大山人書王世貞《弇州山人詩》

八大山人書王世貞《弇州山人詩》

此卷風格,同樣行筆險絕,錯落有致,結構奇特,取勢造勢渾然一氣。

‘4’

結語

相較于八大繪畫中白眼向人的孤高桀驁,其書法背后的情感,欲言又止,欲罷不能的心境,只得借他人之語,這種凄苦與無奈,卻又充滿著篤定與內斂。

此卷八大行草書李攀龍《送耿蠡縣之官》詩,對于研究八大的生平,及文學流派,乃至于其歷經坎坷的人生際遇后形成的書風,有著重要意義。

而如果能夠窺見書法背后,八大對太平自由的渴望,則更臻意蘊,此亦是古今文人墨客所追,也可還原真實八大:“墨點無多淚點多,山河仍是舊山河。橫流亂世杈椰樹,留得文林細揣摩?!?/p>

縱觀八大,從拔劍而起的年少沖動至山河易主的神傷,而后自嘲“羸羸然若喪家之狗”,終于醒后歡歌,筑“寤歌草堂”,肆意無懼。

是以,哭之笑之,從此,物我兩忘,萬籟寂靜。


編輯:楊嵐

關鍵詞:八大 八大山人 書法 詩文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