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爽夜夜高潮高清视频,久99久女女精品免费观看69堂,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91精品啪国产在线观看

首頁>人物·生活>聚·焦點聚·焦點

劉奇:城鄉關系正在發生巨大變化

2018年11月05日 14:28 | 作者:劉奇 |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到: 

作者: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中國農經學會副會長 劉 奇

人類文明已經經歷了上百萬年的原始文明、上萬年的農業文明和三百年的工業文明三個階段,正在進入旨在解決工業文明弊端的第四文明階段,即生態文明。就空間概念而言,生態文明的地理空間存在于城與鄉兩大板塊,在生態文明背景下,城與鄉的關系正在發生著巨大變化。

城市文明正在被生態文明所取代

所謂生態文明是指人類既獲利于自然,又還利于自然,在改造自然的同時又保護自然,人與自然之間保持著和諧統一關系的一種新型文明形態,它是人類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的總和。

1866年德國科學家??藸柺滋帷吧鷳B”一詞,1984年莫斯科大學學報《科學共產主義》首提生態文明概念,1987年我國生態學家葉謙吉首次定義生態文明,2007年中共十七大把生態文明首次寫入文獻,2012年中共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擺上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社會建設、文化建設并列為五位一體的重要位置。早在1972年聯合國就通過了《人類環境宣言》,1983年聯合國又成立了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可見生態文明理念早已為人類社會廣泛認可。

建設生態文明,從地理空間上看,在中國96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城市占地僅5萬多平方公里,保護綠水青山,擦亮白云藍天,重頭戲、主戰場無疑在幅員廣闊的鄉村。但生態文明逆生于生態的不文明,生態不文明的源頭在城市、在工業,是城市、是工業在推進人類文明進程的同時,也制造著與人為敵的反生態文明,使得不少鄉村環境惡化到危及人的生存。生態文明的建設重點在鄉村,難點卻在城市、在工業。城與鄉在生態治理上是源與流的關系,不堵住源頭,則“綠水青山枉自多”!

城市功能正在被高度發達的交通、通訊及互聯網分流

從城市發展看,城市功能在農業文明時代重在軍事、政治,工業文明時代重在制造、貿易,近年來交通、通訊的便捷和互聯網及人工智能的問世,逐步使城市的制造、貿易功能弱化,淘寶、京東的崛起顯示網上交易已成主流。截至2017年底,我國網民規模已達7.72億,互聯網普及率已達55.8%,社會結構因此由垂直型向扁平化發展,城市的生產制造和商業貿易功能正逐步向鄉村擴散。一旦3D打印和汽車無人駕駛普及,可以預見,一些無污染制造業和商品貿易在鄉村將呈井噴式增長。

城市疾病正在被“小橋、流水、人家”的鄉村疏解

生態文明是化解工業文明帶來的城市種種疾病的良方,逆城市化已成為發達國家的潮流,德國已有超過40%的人工作在城市,生活在鄉村。鄉村因其親近自然、環境優美、人居和諧,成了被現代城市病纏繞的城里人尋求心靈棲居的療傷地。過去的窮鄉僻壤,成了今天的世外桃源,過去的談土色變之地,成了今天的心靈慰藉之所。尤其在物質需求已不再呈剛性增長、老齡化社會加速到來的背景下,都市人爭逐“心靈原鄉夢”日漸濃烈。焦灼、復雜、忙碌、快節奏的現代病,只有在安寧、平靜、簡單、慢生活的鄉村才能得以消解。

城市邊界正在被新的發展理念模糊

那種畫地為牢、邊界清晰、不可逾越的城鄉地理分界和戶籍分野正受到挑戰。建筑組團與田園組團交叉展開布局,是與生態文明建設高度契合的城市化發展新理念。城市越大集聚力越強,但受人類管理能力的制約,并非越大越好,更何況大城市使后代人遠離自然,不了解自然界生命的規律。

實現城鄉空間融合、功能融合應是化解這一矛盾的關鍵。日本為此在城市建了幾千家市民農園,讓城市孩子隨時了解動植物生命過程。這是一個事關人類生存發展的哲學命題。只有認識規律才能把握規律,少做違背規律的荒唐事。我國長期實行的二元戶籍制度正在全線消解,虛擬的城鄉邊界也終將壽終正寢。城與鄉無論在地理空間還是管理空間上都正走向融合。

城市思維正在被城鄉共榮的新型空間生態所取代

所謂城市思維就是長期形成的“悠悠萬事,唯城獨大”思維,傳統觀念里,城市是中心、是主體、是主角,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三農”只能仰視、只能奉獻。戰爭年代,農村包圍城市;建設年代,農業支援工業;改革年代,農民服務市民?,F在,我國已經結束以農養政,進入以工養政、以商養政的時代,黨的十六大首提要統籌城鄉發展,之后又提出協調發展、一體化發展、融合發展,十九大報告更進一步提出要優先發展農業農村,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顛覆。

過去那種城市優先的思想觀念、思維方式在生態文明階段必須徹底改變,一切政策的出臺、制度的供給、資源的配置都應以生態文明為標尺,這是城鄉互動共存、互助共生、互補共榮的金光大道,也是鄉村振興的動力源泉。

在生態文明的語境下,城與鄉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沒有中心邊緣之差,沒有先進落后之別,也沒有主角配角之異。二者就如同一對夫妻,各有分工、各負其責、各盡其能、融合發展,在“各美其美、美美與共”中實現和諧統一。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文明 生態 城市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