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沸點 沸點
當代“愚公”花費36年 在懸崖峭壁鑿出9.4公里水渠
【震撼】用36年,當代“愚公”帶村民在懸崖上鑿出9.4公里長的“生命渠”!
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打贏脫貧攻堅戰,是一個必須要完成的任務。
今天,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走進貴州的大山深處,去看一條人工修建的引水渠,它穿行在崇山峻嶺之中。為了引水進村、脫貧致富,一位村支書帶領百姓在懸崖峭壁上,修鑿了36年。
當代“愚公”花費36年時間 在懸崖峭壁上鑿出9.4公里水渠
九月下旬的一個工作日,一群游客從重慶趕到貴州遵義草王壩參觀。他們不遠千里來到這里,除了觀看山清水秀的景色,更重要的,是來看村莊里的一條水渠。
這條全長9.4公里的水渠是上世紀當地村民花費了36年時間,用極其簡陋的工具,肩扛手提,一點點修鑿而成的。草王壩1100多位村民的用水,都依靠這條水渠。
團結村草王壩位于大山深處,目前有1100多人,其中110人都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占到了村里的十分之一。歷史上,這里是出了名的窮村,貧窮的根子就是缺水。由于貴州山區大部分都是喀斯特地貌,這里的土地根本留存不住地表水源。全村人只能每天排隊在一口老井打水喝,井水渾濁,難以入口。由于缺水,村里也只能種一些耐旱的苞谷。粗硬難咽的苞谷沙飯,是當地人常年的主食。
與草王壩村缺水的窘境相比,幾公里外的野彪村有一條河流,水源十分充足,但兩村之間被大山絕壁所隔斷,草王壩村只能望水興嘆。
原草王壩村黨支部書記黃大發被譽為當代的愚公。上世紀五十年代,當時只有23歲的黃大發當上了草王壩村的大隊長。看著村子因為缺水而貧窮的窘境,23歲的他就下定決心,一定要把水源引進村子,改變村里貧窮落后的面貌。1962年,在極其簡陋的條件下,草王壩村的引水工程開始了。
要把山那邊的河水引進村,首先要鑿一條一百多米長的穿山隧洞。沒有機械,黃大發帶領村民們用鐵錘和鋼釬,摸索著一點一點開鑿。歷經二百多天,終于把隧洞打通了。但由于修渠技術過于落后,修修補補十幾年,水就是進不了草王壩。
上世紀70年代,這條投入5萬多次人工,長12公里的水渠不得不被廢棄。就在大家心灰意冷的時候,執著的黃大發始終沒有放棄修渠的夢想。他認識到要想修渠,不懂技術是行不通的。為了幫助草王壩修水渠,1989年,上級部門專門抽調黃大發到水利站當輔導員,跟班學習水利技術。當時已經50多歲的黃大發非常珍惜這次機會,學習了大量水利知識。
原草王壩村黨支部書記 黃大發:我不識字,人家怎么干,我就記在心里頭。親眼看到了,就是在實現我的夢想。
1991年,學到技術的黃大發回到村里,張羅著第二次修水渠。可經歷過上一次修渠的失敗,有不少村民對修渠持懷疑態度,然而黃大發對修渠的態度非常堅決。
原草王壩村黨支部書記 黃大發:今天修不完,明天修,明天修不完,后天修。
縣水利局被黃大發的執著精神感動,同意立項修建水渠。當地政府在財政十分困難的情況下,撥付6萬元現金和38萬斤玉米折抵為工程款。
在絕壁上鑿水渠,需要從這片叫擦耳巖的懸崖頂上把人一點點往下放,然后懸在絕壁中施工,腳下就是萬丈深淵,當時請來的專業施工隊都望而卻步。關鍵時刻,57歲的黃大發二話不說,把纜繩系在自己身上,讓人拉著翻下了懸崖。村民回憶,如果當時繩子斷了,或者人拉不住,黃大發掉下懸崖就沒有生命了。
開山修渠、引水進村,一生只為這一件事忙碌的黃大發,從1992年開始,每天帶領著兩百多人扎進深山。每次背炸藥,黃大發都要步行二十多公里,鞋不知磨破了多少,腳也被磨破了皮。過年時,黃大發也會帶著一家老小上山修渠。在黃大發的帶領下,水渠在懸崖峭壁上被一米一米開鑿出來。
經過三年的努力,1995年,一條總長為9.4公里,地跨3個村,繞三重大山,過三道絕壁,穿三道懸崖的“生命渠”,終于通水了,村民們親切地把這條水渠稱為“大發渠”。
2004年,年近七旬的黃大發從村支書崗位上退休。但他仍然每隔幾天就要帶著村民巡查水渠,維護著全村的生命之渠。
如今,黃大發帶領村民用愚公精神修大發渠的故事,已經四處傳開,大發渠也由此成為當地旅游的一個新地標。2017年,為了方便游客們參觀大發渠,當地政府修建了一條近2公里長的棧道。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無不被大發精神所感動。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當代“愚公” 36年 懸崖峭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