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河北兩地相互抄襲環保督察整改方案
寧夏 將環保視作經濟增長負擔
記者發現,寧夏的反饋意見中,寧夏經信委被多次點名。
通報指出,寧夏在處理發展與保護關系時只算小賬,不算大賬。自治區經信委將生態環境保護視為工業增長的負擔,2017年9月以來,在開展工業經濟運行情況分析時,多次將一些行業增加值下降的原因歸結為環境保護督察和大氣污染治理;2018年1月和5月,在未深入分析且相關數據明顯錯誤的情況下,兩次向自治區政府報告提出,若繼續推進大氣污染防治攻堅行動方案,將嚴重影響全年工業增長目標,試圖推脫責任,干擾決策。
另外,督察組指出,騰格里沙漠違法排污問題引起中央高度重視,2016年督察又專門指出整改不到位問題,此次“回頭看”仍發現整改不夠徹底,藍豐化工廢氣收集處理不到位,廠區周邊異味十分突出,蒸發池底泥應急處置設施管理不規范;瑞泰科技廢水多次超標排放,約6000噸氯化鈉結晶鹽(危險廢物)長期堆存;利安隆(中衛)60余噸中間體低品質紫外線吸收劑長期存放于鐵桶,腐蝕嚴重;園區污水處理廠每天仍有約1萬噸尾水排入照壁山人工濕地。
寧夏監測數據造假事件再次被通報。反饋意見指出,寧夏一些地方和部門對待督察整改不重視、不嚴肅,審核銷號罔顧事實、流于形式。石嘴山市大武口區干擾大氣環境監測站點正常監測工作,2016年12月13日為監測采樣設備“戴口罩”;又于2017年12月制造“冰雕大樓”事件;還于同年12月11日至31日對空氣質量監測站點周邊道路實施交通管制。
水環境是寧夏的專項督察內容。通報指出,寧夏入黃排水溝整治還不到位。2017年13條重點入黃排水溝中,仍有10條水質為劣Ⅴ類,其中四二干溝等7條部分指標較2016年有所惡化。
■ 釋疑
環保督察為何首選河北?
大氣污染問題突出,多市上榜空氣質量最差榜單
2018年5月31日至6月30日,中央第一環保督察組對河北省第一輪中央環保督察整改情況開展“回頭看”,針對大氣污染問題統籌安排專項督察,并形成督察意見。昨日,正式向河北反饋。
2015年7月,《環境保護督察方案(試行)》發布,明確建立環保督察機制。同年12月,中央環保督察首次亮劍河北,河北成為首個也是唯一一個中央環保督察試點城市。
為何河北成為首站?記者梳理發現,此前環境部每月公布的空氣質量最差榜單中,河北城市上榜次數最多,榜單上10個城市河北經常占席超一半。其中,保定、邢臺等城市屢次墊底。
另外,環境部多次指出河北工業圍城、一鋼獨大等問題。彼時,京津冀是全國空氣污染重災區,因此,河北成為了中央環保督察的第一站。
不過,記者發現,昨日督察組反饋意見中,充分肯定了河北近3年來的成效。其中提到,2016年以來,河北省委常委會、省政府常務會研究部署生態環境保護和督察整改工作分別達32次和22次,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批示683件。
大氣治理方面,2017年河北省PM2.5平均濃度比2013年下降39.8%。2016至2017年,河北全省壓減煉鋼產能3622萬噸、煉鐵3513萬噸、水泥547萬噸、玻璃2689萬重量箱。
有業內人士指出,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秋冬季大氣環境的改善,河北作出了巨大貢獻。
為何陸續釋放典型案例?
逐步釋放典型案例是精準督察的方式之一
昨日,中央環保督察組在反饋意見時,同步公布了4個典型案例,河北和寧夏各2個。
記者發現,不同于首輪中央環保督察在結束時統一反饋和發布,在首批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進駐期間,督察組會陸續釋放典型案例,其中,不乏“令人震驚”“現場觸目驚心”“變本加厲”“情節嚴重”“性質惡劣”等措辭,嚴厲程度前所未有。
據悉,“回頭看”反饋期間再發布一批典型案例,“發布案例也要講究節奏。”一位環保專家指出,如果不停地公開案例,公眾會認為只有問題而沒有解決的辦法,地方政府引起重視了嗎?有沒有推動整改?所以,案例需要逐步釋放,典型案例是精準督察的方式之一,“回頭看”不是看所有,而是看突出的、有問題的、老百姓反映強烈的地方。
“督察期間釋放案例,當地官員就坐不住了,能更快推動問題解決;反饋的時候釋放,其他地方官員坐不住了,會對比通報的問題自查自糾。”該專家說。
新京報記者 鄧琦 實習生 張金磊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河北兩地 抄襲環保督察整改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