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藝術品可不是金融道具
近來,P2P網貸平臺爆雷的消息不絕于耳,多家平臺出現提現困難、老板失聯甚至跑路的現象。截至8月底,據網貸天眼數據顯示,全國問題平臺累計達4651家。在P2P問題平臺的名單中,赫然出現了一家藝術品金融平臺,這家號稱“中國首個藝術品抵押平臺”的公司,被曝欠債1.3億元,網站的創始人失聯。
從理論上講,該平臺既為藝術品的擁有者提供了便利的融資渠道,也為投資者帶來了可觀的投資回報。但是,這個看似合理的商業模式要想成立需要滿足兩個重要前提:一是,用于抵押融資的藝術品的價值是明確的、可信的;二是,當融資者無法償還貸款時,平臺有能力在較短的時間內將抵押的藝術品變現,實現資金回籠,從而保證資金運轉順暢,不會出現資金鏈斷裂。
從中國業態發展的現狀來看,這兩個前提條件并未得到滿足。首先,藝術品的估值問題尚未得到解決。估值是一種觀念的表達,這種觀念的表達不是客觀的、絕對的,對于價值的主觀看法需要借助權力制度來賦予其權威性,因此建立藝術品評估體系,實際上是在建設一種具有權威性的制度體系。在中國的現實條件下,這種權威性無法簡單地通過自由市場競爭形成,在一定程度上還需要行政手段的干預和支撐,合理地融合市場和行政權力是建立藝術品評估體系的關鍵,這項工作費時費力,至今仍在推進中。
另一方面,藝術品的異質性本質決定了其無法像股票或有價證券那樣可以在市場上迅速換手,藝術品的購買者往往需要觀看原作,對其產生興趣,從而喚起購買的欲望,這個購買過程較為漫長。在拍賣等公開市場上,從作品的征集到上拍,通常至少需要半年的時間,買家有時還會延遲付款,因此藝術品的銷售周期常常在半年以上。在私下交易中,如畫廊,銷售周期一般超過三個月,有時甚至長達數年。在無法解決流動性欠缺的前提下,以藝術品為主要標的的投資項目,很容易出現現金流短缺的現象,這就意味著其商業模式本身存在著重大缺陷,除非平臺能夠不斷地吸收資金,來保障充足的現金儲備,否則一旦出現多個貸款人失信的現象,平臺便很容易陷入危機。
那么,藝術品金融的發展前景到底如何呢?在我看來,藝術和金融是難以被調和的兩個領域,同時精通金融和藝術市場的人才鳳毛麟角,而無論是金融還是藝術市場都是極少數人能夠玩轉的領域,并且往往都是通過掌握高端資源或內部信息來盈利的。因此,除非由同時熟悉兩個市場的天才操盤,否則藝術品金融的項目難以成功。
編輯:楊嵐
關鍵詞:藝術品 金融 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