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給家長“布置作業”,該一律叫停了
家長可以監督孩子完成作業以形成良好的作息習慣,但作業具體完成得如何,應該由學校老師負責。
據媒體報道,“明明是孩子的‘家庭作業’,怎么現在都變成‘家長作業’了呢?”近年來,部分中小學生的家長反映,老師給孩子布置的作業過多、過難,或者必須由家長配合才能完成,使得不少家長在工作之余,還要花時間和精力幫孩子做作業。對此,陜西省教育廳9月30日發布文件稱,在義務教育階段不得布置要求家長完成或需要家長代勞的作業。
其實,要求學校不得給家長“布置作業”,應該成為全國的統一規定,而不是由各省自主決定。從理順家校關系,以及落實相關規定看,對于不利于建立健康家校關系,不利于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并增加家長焦慮的做法,應該一律叫停。
學校老師給家長布置代批改作業(甚至有的作業要由家長代勞)的現象,在我國各地普遍存在,這種做法一度被譽為“家校共育”。從實踐效果看,問題多多。首先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一些學生把家庭作業誤以為是家長該完成的作業。
同時,家長陪讀成為普遍問題,這增加家長的負擔,也把家庭親子關系,演變為功利的分數關系、成績關系,家庭教育變為學校教育的附庸。父母用很多時間關注孩子的學習,卻忽視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增加家庭的教育焦慮。
本來,家庭教育應該重視孩子做人的教育,通過父母陪伴孩子游戲、體育活動,與孩子的共同生活,增進親子關系,并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與規則意識,但很多學校布置給家長督促孩子完成作業、批改作業并簽字的任務,把家長變為作業的批改員和輔導、監督員。久而久之,家長就變成了教師的“幫手”,孩子的所有時間,都被作業包圍。
改變這種情況,需要改革教育評價制度,引導學校教育、家庭教育擺脫唯分數論。與此同時,則必須形成新的“家校共育”的理想,“家校共育”應該聚焦在“育”上,而不是“學”上。簡單來說,就是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要形成培育人才的合力,要各司其職,學校教育的重點是知識教育,以及孩子的素質拓展,而家庭教育的重點是教育孩子如何做人,而不是一味關注孩子的學習。
孩子是否完成作業,家長可以監督,以幫助孩子形成好的作息習慣,但具體作業完成得如何,這不應該是家長關心的事,而應該由學校老師負責。這才有利于父母履行本該履行的家庭教育責任,也減少因為輔導、批改孩子作業而產生的焦慮以及親子矛盾。
因此,要求學校不得給家長“布置作業”,應該作為一項全國性規定,以此促進學校和家庭構建健康的家校關系。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家長 孩子 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