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別把童年的空間填得太滿
一位杭州媽媽給即將“小升初”的女兒報了11個培訓班,其中語文、數學就各有3個;一所小學的四年級班里,人人都參加了校外培訓,大部分孩子報的學科類培訓班從2個到6個不等……又到了孩子們的暑假時間,“培訓班熱”也在各地再次升溫。
“假期不是用來休息的,而是用來反超的”,不少家長抱著這樣的想法,把孩子的假期生活安排得滿滿當當。雖說父母希望孩子多充電的初衷是好的,但任何事物都過猶不及。近日,一段視頻熱傳:在某市青少年活動中心做作業的小孩,被問到上學累還是暑假累時,哽咽不語,忽然就哭了。連軸轉式的過度培訓、高額的培訓費用,是否真能收到預期效果,家長們還是應該有一個冷靜而理性的判斷。
有人說,教育是慢的藝術。的確,無論是學習,還是成長,都是逐漸拔節的過程。一味把過重的壓力放到孩子肩膀上,要求孩子以百米沖刺的速度跑長跑,往往只是揠苗助長。這就好比我們用小杯子接水,水龍頭開得太大,只會讓水濺落滿地;把水放小一點,水流慢一點,反而能更快接滿?,F在,一些教育機構在幼兒班就開設“奧數班”并施行小學教育,有些學生在小學階段就被要求修讀中學課程,這樣“搶跑”“速成”式的教育,違背孩子的成長規律,可能潛藏著諸多傷害。
漫畫家朱德庸曾提到,他之所以能創作出如此多的漫畫,主要在于童年的經歷。在一些看似無意義的游戲中,他度過了充滿想象力與創造力的童年,也積累了豐富的幽默基因。所以在《朗讀者》的舞臺上,他對小時候的自己說聲“謝謝”。當然,每個人的經歷都不可復制,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我們也不可能要求孩子完全與游戲為伴,但必須看到的是,那些學習之外的天地能帶給孩子內心的充盈與未來的可能,不一定要用一節節的培訓、一摞摞的書本把這些空間全部填滿。
一再升溫的“培訓熱”背后,有升學考試的壓力,雖然教育部三令五申禁止任何形式的小升初考試,但不少學校仍在暗中通過各種方式篩選生源,對于家長、學生來說,“多一項特長可能就多一點機會”;有和同齡人比較的焦慮,“別人的孩子都在上,我們不上就會掉隊”;有培訓機構的推波助瀾,各種充滿噱頭的“占坑班”“點招班”讓家長真假難辨……看起來不理性的集體選擇背后,卻存在著非?!袄硇浴钡膫€體選擇。
也正因此,尊重教育規律,就不只是家長的事兒,更應成為學校以及整個社會的共識。今年7月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上,審議通過了《關于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強調要建立健全校外培訓機構監管機制,切實解決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過重問題。教育部也強調,要推動完善配套改革,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效率,讓學生在學?!俺燥柍院谩保瑥母旧辖鉀Q培訓熱。從整治“焦慮營銷”,到告別“超綱考試”;從家長擺正心態、多聽聽孩子的心聲,到不斷增加和完善學校的教育供給,只有全社會形成合力,才能真正為家長解壓,給孩子松綁。
“教育即生長,生長就是目的”。擺脫分數邏輯的影響,遵循兒童成長規律,還學習以興趣,還童年以色彩,才能給孩子們更多自由成長的空間,讓他們擁有一個更快樂的現在和一個更美好的未來。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孩子 童年 空間 培訓 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