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讓慢性病患者少跑路 “在線開方”值得一試
國家衛生健康委近日下發通知,要求進一步推進醫療機構信息化建設,允許醫師在掌握患者病歷資料后,通過網絡平臺在線開具部分常見病、慢性病處方,允許藥師在線審核處方、配送藥品。
相關措施一旦落地,意味著一些慢性病患者不用在為了開點藥,或者僅僅是為了做一些健康咨詢,而耗費精力地往醫院跑了。
對于醫院來講,救治緊急患者于危難之中,是應有的人道主義精神。為慢性患者提供長期細致的關懷,也是不可推卸的責任。在現代社會中,后一種情況其實更加普遍。
這是因為,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加快,腫瘤、心腦血管疾病、肺氣腫、糖尿病等已成為我國乃至世界人民健康所面臨的重大挑戰。相關的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現在確診的慢性病患者已經接近3億,與之對應的則是慢性病導致的死亡已占我國總死亡率的 86.6%,導致的疾病負擔已占總疾病負擔的 70%。這也就是說,當前我國醫療面對的主要群體,其實是慢性病患者。
慢性病人的治療與急癥患者不一樣,只要早期的診斷明確了,后續的治療相對固定,比較程序化,患者需要做的則是按時服用藥品,并積極按照醫生的指導,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是一項長期但醫療流程簡單的診療行為。
但在傳統的醫療管理中,患者必須頻繁出入醫院,一為取藥,二為與醫生交流,這不但增加了醫院的工作負擔,對很多患者也很麻煩。在造成大醫院人滿為患的洶涌人流中,很多就是慢性病患者。
如果能通過互聯網的方式,將這些患者分流到各自的家中,醫院需要承接的患者人數肯定會顯著下降,而患者能足不出戶完成一次治療過程,也會是一次相對輕松的感受。
而且,由于互聯網讓聯系更加方便,患者可以通過APP等平臺、及時通訊工具隨時將個人的一些體驗發送給醫生,與醫生形成很好地互動,對于制定更加個性化的治療方案也很有幫助。這就如同患者把醫生請進了家門,仿佛得到了醫生的隨時陪伴。
不過,這個政策的具體落地,可能還需要一些管理措施的細化。
最為重要的就是,如果醫生有自己在職的醫院,那么網絡上發生的診療行為應該屬于醫院行為還是個人行為?如果這個問題不明確,就可能出現不少醫生頂著大醫院的牌子為個人謀私利。不但如此,一旦出現了醫療糾紛,相關的賠償責任也難以落實。
當然,慢性病的長期維護屬于社區醫療機構的責任,因此,在當前情況下,這套體系可能應該首先在社區醫療機構展開,通過這個方法將更多的慢性患者吸引到社區,既讓我國的慢性病管理提高到新的高度,又能起到更好調配醫療資源合理使用的作用。(作者系醫生)
編輯:趙彥
關鍵詞:慢性病患者 在線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