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給社會兜起一個溫柔的底——追記“全國孝親敬老之星”劉德芬
新華社武漢8月16日電題:給社會兜起一個溫柔的底——追記“全國孝親敬老之星”劉德芬
新華社記者黃艷
劉德芬的故事,是一個關于社會兜底的故事。她生前所工作的湖北省公安縣麻豪口鎮福利院是當地孤寡老人、孤兒棄嬰最后的救濟之所。
劉德芬是湖北公安縣一名普通農村婦女,但她憑著一顆溫柔而無私的心、一雙勤勞而堅毅的手,成了福利院老老幼幼懷念至今的“丫頭”“媽媽”,她的故事被寫進歌劇、搬上國家舞臺,傳遞更多的愛,溫暖更多的心。
用力“建一個像樣的家”
“我有一個家,家在大樹下,夏天有綠蔭,冬天擋風沙,春來花滿枝,秋來果實掛……”這是以劉德芬為原型的歌劇《有愛才有家》中對麻豪口鎮福利院的描繪。
麻豪口鎮的東清河邊,幾排干凈整潔的平房、一幢現代化二層樓就是福利院。走進院子,進入眼簾的是瓜果和花草。這個花園般的院落就是劉德芬生前工作過的地方,是她用了23年時間經營的“家”。
“丫頭能干,干活不惜力。”74歲的鄒銀享說道。老人們告訴記者,最早的福利院可不是今天這個樣子。
1991年初,劉德芬服從組織安排,來到沙場福利院擔任院長。走進福利院,眼前的景象把她震住了:殘破不堪的院子里,老的老、小的小、孤的孤、殘的殘,撂荒的菜園子,污黑的破房子……
她想要改變這里,為這些老小孤殘建一個像樣的家。
劉德芬組織福利院有勞動能力的老人,帶著大家一起下地干活搞建設,鋤草、喂豬、養鴨……什么臟活累活她都帶頭干。
“德芬院長是個非常能干的人,她做事有條理,頭腦清晰,想好就干。”事情干起來,福利院開始變了樣。
2007年,沙場福利院與麻豪口福利院合并,組織上又讓她擔任院長。她又帶著大家開荒種菜、栽植棉花、改教室、打隔斷、填場地……“整整3個月,她每天沙場、麻豪口兩頭跑,凌晨3點起床做飯,忙了這邊忙那邊。”回憶起那段日子,劉德芬的“得力干將”譚顯德說,一個女人家跟他們一起和沙、搬磚,手都磨出了血泡,過度勞動讓手指都變了形……
用情“融化堅冰盡孝道”
出生于1951年的她,幼年時期父親被打為“右派”,母親含冤離世,她嘗到過沒有父母的苦味、不能盡孝的遺憾。在麻豪口鎮福利院,她視院里的老人為自己的父母。
無兒無女的鄒銀享老人比較敏感,喜歡開小灶,房間里亂糟糟。有一次,劉德芬小心翼翼地說:“鄒爹,我幫您收拾一下吧。”鄒銀享卻發起了脾氣:“這么多年,我就這樣。”
劉德芬走過去扶著老人說:“您沒兒沒女,我就是您女兒。”聽此,鄒銀享更加激動:“如果我有兒女,還來這里嗎?”哪知道劉德芬“撲通”跪在老人面前:“鄒爹,我就是您的女兒啊!”
這一跪倒是把鄒銀享給“跪懵了”。“我本來賭口氣,她那一跪,更不好意思了,趕緊把丫頭扶起來。”鄒銀享說,從此在他心里,劉德芬就是他的親生閨女,“我做什么事情,都想著她,給她幫忙,絕不添亂。”
23年里福利院先后去世了65位老人,劉德芬當了65回孝女。每次,劉德芬都親自操辦,為老人擦身、穿衣、守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不過如此。
用夢“種下志氣護孤幼”
孤兒是福利院另一個群體。“他們是遺落的明珠,只是找不到回家的路。”劉德芬生前常常這么說。
對待福利院的孤兒,劉德芬除了柔情與關愛,還多了一份“嚴肅”。在她心里,這些孤兒也是祖國的花朵。“福利院要給他們生活保障,還要創造條件讓他們成長成才。”
因為先天沒有雙臂,出生就被父母遺棄在福利院的劉三華,是劉德芬一直的牽掛。她在“媽媽”的要求和支持下,硬是學會了用腳吃飯、洗衣、穿衣、讀書、寫字……
劉德芬一直操心劉三華的未來。“人要有志氣,要有夢想,才會有將來。”劉德芬跟小三華說。一次偶然的機會,劉德芬為小三華種下了一個“奧運冠軍夢”。
有一年5月,荊州籍殘奧會游泳冠軍江福英回家舉辦婚禮,從未謀面的劉德芬帶著小三華“闖”進了婚禮現場,她想讓孩子跟著江福英學游泳。這兩個“不速之客”的夢想感動了現場所有人,江福英當場答應“收徒”。
劉德芬已去世五年,小三華也13歲了,頗有天賦的她已經成為江福英的“得意門生”,她想要進入國家隊,進軍奧運會!“我不會讓媽媽失望的。”
偉大的母親會給孩子心里種下夢想的種子。23年來,由她撫養長大的孤兒棄嬰有45名,他們有的已遠在外地上學,有的參軍入伍、保家衛國。
她曾堅信自己能看到小三華登上冠軍的領獎臺。然而,2013年的端午節前一天,劉德芬突感不適送醫,診斷結果竟然是:肺癌晚期。
人們哭了,無人相信。
只有劉德芬的親生女兒張潔想起來,一年多前母親體檢顯示肺部有陰影。只是,劉德芬惦記著宿舍大樓修建,惦記著工程質量安全,惦記著一院子老弱幼小,忘了顧及自己的身體。
“福利院是我的工作,卻是院子里老老小小依靠的全部。”這句話也許是這個關于社會兜底的故事最佳注腳。
編輯:秦云
關鍵詞:全國孝親敬老之星 劉德芬 福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