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統戰理論 統戰理論
在國際比較中理解和堅持新型政黨制度
新型政黨制度最鮮明的制度特征就是“領導”與“合作”。
在西方競爭性的政黨政治框架下,各個政黨之間沒有領導關系,雖然多黨組閣、政策制定等也體現某種程度的合作,但主流是執政黨與反對黨、在朝黨與在野黨之間相互對立、相互攻訐、相互競爭的關系。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第一個結構特征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第二個特征是“多黨合作與政治協商”。在中國的政黨制度結構中,“領導”與“合作”是一體兩面,二者相互支撐,才能完整地揭示中國政黨制度的內在特征與運行狀況。中國政黨制度的“領導”與“合作”和西方政黨制度的“多元”與“競爭”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也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而言,它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最顯著、最鮮明的體現。
新型政黨制度的產生與發展具有民主的真實性、治理的有效性、決策的科學性。
西方認為,競爭性的選舉、多黨輪替構成了民主制度的核心。我們要破除這種理念,樹立一種新的民主價值論。第一要堅持民主價值。民主的價值和本質是什么?我們共產黨人、馬克思主義者堅信,我們的民主一定要保證公民的權利,并最終實現人的自由和全面發展。我們一直基于這樣的認識和高度去做。第二要堅持“人民中心論”。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人民的主體地位和人民中心論,他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的講話,84次提到“人民”:“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國家一切權力屬于人民”等等。
談到治理的有效性,從經濟發展、社會福利、安全感受等多方面衡量,我們的治理績效都是很好的,而且避免了西方那種政黨輪替帶來的政策的不穩定性。在決策的科學性方面,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通過“商量民主”的形式,有效避免了政黨間的惡性互斗,實現了執政黨與參政黨的良性互動,建構了政黨政治的新形態。執政黨通過制度性的渠道與方式,在作出決策之前,充分聽取各民主黨派的意見,民主黨派也充分發揮其建言獻策、民主監督等政治功能,這樣就能夠凝聚各階層智慧,保證國家政策的一貫性和高效率。在這個意義上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能稱之為最真實、最廣泛、最管用的民主。
——柴寶勇(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執行院長),發表在7月9日《北京日報》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新型 政黨 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