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聚·焦點聚·焦點
王靜文:企業需沉著應對貿易摩擦風險
作者:王靜文
從目前情況來看,中美貿易摩擦很難在短期內偃旗息鼓。在7月6日宣布對34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征25%關稅之后,特朗普政府又于7月10日宣布擬對2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征收10%的關稅。商務部發言稱,中國政府將一如既往,不得不作出必要反制。
特朗普發動貿易戰,政治上是為今年的中期選舉造勢拉票,但根本上則是著眼于對中國的戰略遏制。所以我們不能心存僥幸,認為11月中期選舉之后貿易摩擦將會自動減弱,而應對它的長期性、復雜性、艱巨性保持足夠的警惕。這也預示著企業需要對未來所面臨的貿易摩擦做好充足的準備和預案。
從美方公布的征稅清單來看,通信、電子、機械設備、航空航天、汽車等是重點領域,預計這些行業中以美國為主要出口目的地的企業將會直接受到影響。對于這些出口企業而言,可考慮通過三條渠道來緩解沖擊。
一是出口轉內銷。企業在對國內市場情況進行充分考察之后,可將一部分產品轉向國內銷售,當然,一個可能的后果是同類產品的國內競爭更加激烈。二是拓展新的市場。如果出口美國受阻,可考慮轉向其他發達經濟體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口,如果條件成熟,還可以考慮將生產能力轉移至美國或第三方國家,以迂回生產方式規避關稅制裁。三是通過降本增效來吸收關稅成本。可通過精簡運營環節、降低人力成本、提高運營效率等方式,實現對關稅成本的對沖。
我方對等加征關稅的領域主要集中在大豆、水果、肉類等農產品以及汽車、化工品、醫療設備和能源產品等領域,部分進口替代企業有望從中受益,但對于依賴美國進口市場的進口商而言,將面臨著進口成本的抬升,相關企業可考慮調整進口結構,例如增加關稅較低的第三方國家和地區的農產品、水產品和汽車進口,降低進口成本。對于部分缺乏替代、必須從美國進口的商品,則可建議國家仿照美國的做法,進行一定期限的關稅豁免,進口替代企業則應抓緊時間,加快推進自主創新和產品升級。
從國家角度而言,應盡量將貿易摩擦對企業的沖擊降到最低。一方面,可加強同美國之外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合作,拓展新的出口市場,擴大新的進口來源,共同抵制美國的貿易霸凌做法;另一方面,則可考慮將反制措施中增加的稅收收入轉用于緩解相關企業及員工受到的影響,并進一步擴大降稅力度和范圍,降低進出口企業的稅收負擔,提高企業競爭力。
根據馬駿等學者的測算,中美貿易摩擦從宏觀上對我國經濟增長的沖擊并不大,也不會從根本上動搖我們的發展方向,但對于貿易企業而言,則可能會產生巨大的影響。所以,我們在對打贏中美貿易戰保持足夠信心的同時,還需做好更加細致的工作,盡可能為進出口企業紓壓解難,而貿易企業也應沉著冷靜應對,想方設法突圍,通過布局調整、轉型升級、降本增效等方式,盡可能化解貿易摩擦的風險。這并不容易,但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將是進出口企業不得不面對的現實。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企業 貿易 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