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兩彈一星”保密柜現身 挖掘歷史與現代的結合(圖)
“兩彈一星”保密柜藏身半壁店
“半壁店”最早叫“半邊店”
半壁店村,依通惠河畔,位于高碑店鄉西南,下轄半壁店、方家村、西店、小郊亭、水南莊五個自然村。
史載的“半壁店”最早叫“半邊店”,大約出現在明朝嘉靖年間,清代諧音為“半壁店”。意思是指一座整間的房屋,其中一半做鋪面(如小百貨店、旅店、小吃店),一半用于居住。也有的是一半做店鋪,一半當成加工作坊,即最初的“前店后廠”。多處于東西走向街道的兩側。“半壁店”多的街道被稱為“半壁店街”,“半壁店”多的村落被稱為“半壁店村”,以后被簡稱為“半壁店”。
曾裝載“兩彈一星”絕密資料的保密柜(下圖),如今就珍藏在朝陽區高碑店鄉半壁店村鄉情村史陳列室內。今年5月陳列室建成并面向公眾免費開放,目前已接待了超過5000人次。
陳列室名譽館長張延平向記者介紹,半壁店鄉情村史陳列室占地面積約932平方米,館內設置了四個篇章,“序廳”“千年古村篇”“復興之路篇”“美好明天篇”,全方位地展示了半壁店村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兩彈一星”保密柜珍藏于此
陳列室內收藏著一件重量級鎮館之寶,一臺塵封了60年的保密柜。這臺重達1.5噸的保密柜,曾裝載著我國“兩彈一星”的絕密資料,保密柜由“兩彈功勛”吳景云老先生的兒子吳寄學捐贈。
吳景云是我國第一個核武器研制、試驗和生產基地二二一廠的副總工程師。1965年,吳景云奉命奔赴青海二二一基地,一去就是許多年,他參加了第一顆原子彈、氫彈的研制,領導參與了兩彈結合實驗,無怨無悔地將青春、汗水獻給了祖國的核事業。
今年71歲的吳寄學先生回憶說,“二二一廠撤廠后,父親于1988年落戶北京半壁店西店村。”吳寄學先生告訴記者,“這臺保密柜是1958年周恩來總理花費兩萬元人民幣從德國買回來的,當時主要裝載‘兩彈一星’的絕密資料。保密柜的設置需要三個人同時在,兩個人用鑰匙,一個人輸入密碼,才能開鎖。后來解密以后,父親用近一年的工資把保險柜買了回來當作紀念,軍列火車把這臺保密柜運到了北京,就放在了位于西店村的家中。”
2014年,高碑店鄉實施新農村改造,吳寄學得知村里正在建造鄉情村史陳列室,于是將珍貴的保密柜無償捐贈出來,成為了今天的鎮館之寶。
不僅是保密柜,吳寄學先生還將當初父親研制原子彈時曾用過的手搖計算器、光學儀器,以及父母生前曾用過的自行車、縫紉機、手表、收音機等近百件物品無償捐贈給了陳列室,使得陳列室真實還原了上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吳景云一家的生活場景。
挖掘歷史與現代的結合
除了保密柜,陳列室還珍藏了許多其他珍貴展品和資料。“陳列室里陳列了310件展品,其中文物100件。”張延平告訴記者。
漫步在陳列室,一個個老物件、老照片呈現在眼前,聽者仿佛坐上了時光穿梭機,在不同的年代間游走,感受半壁店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張延平告訴記者,接下來還會在現有展品的基礎上進一步挖掘歷史文化,與現代相結合,把半壁店村的歷史發揚光大。
陳列室內,一幢古色古香的二層仿制建筑叫“德壽堂”,這是一座老字號中藥鋪,就是由半壁店人創辦。1920年,這座藥鋪初建于崇文門外南小市,1934年落戶珠市口西大街,是北京市唯一完整保留店堂歷史原貌的老字號中藥鋪,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張延平說,前段時間,半壁店就開展了一場叫“德壽堂”回家的活動,把半壁店的歷史展示給更多的轄區居民。
張延平告訴記者,目前村里也在考慮與稻香村等月餅廠家合作,制作“漕幫月餅”發放給居民,讓歷史的印記源源流淌。
北京晨報記者 鄒樂 文并攝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兩彈一星” 保密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