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讓科研指揮棒更科學
“推行代表作評價制度”“使人才稱號回歸學術性、榮譽性本質”“對科研不端行為零容忍”……近日,中辦、國辦印發《關于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了一系列推進科技評價制度改革的務實舉措,引來廣泛關注。
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以下簡稱“三評”)是科技管理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科技創新的三大指揮棒,其導向是否正確、指標是否科學、方法是否合理,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科技人員能否潛心科研、追求卓越,影響著科技創新的質量和效率。這次“三評”改革,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推進科技體制改革的繼續深化,通過形成科學的中國特色科技評價體系,有利于更好發揮評價指揮棒和風向標作用,最大限度激發科技創新的活力與潛力。
很多科技人員評價說,這次“三評”改革接地氣、干貨多。改革針對科技評價制度長期存在的問題分類施策,具有強烈的現實針對性和問題意識。為克服“外行評審內行”和人情票問題,《意見》就如何選拔、使用評審專家提出了明確要求,“完善專家輪換、隨機抽取、回避、公示等相關制度,對公示期間存在異議的專家開展背景經歷調查,確保專家選取使用科學、公正”。針對科研造假、學術不端等行為,《意見》明確要求“對科研不端行為零容忍”,并對嚴重失信行為責任主體實行“一票否決”。迎著問題上、向著問題改,這次“三評”改革直指病灶,既彰顯了決心更體現了力度。
以往“三評”中出現的許多問題,往往與對科技創新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認識不清晰、把握不到位有關。科研活動包括基礎研究、技術開發、成果轉化等不同類別,每一類科研活動都有各自的獨特規律。這次“三評”改革的可貴之處,正在于尊重不同種類科研活動的差異化特點,用科學的方法讓科研指揮棒更科學。在以前,不少基層一線醫生抱怨,做一千臺手術不如發一篇論文,“唯學歷”“唯論文”“唯帽子”等一刀切現象在不少領域存在。《意見》明確提出“分類評價”的基本原則,不將論文、外語、專利、計算機水平作為應用型人才、基層一線人才職稱評審的限制性條件,正是形成多元評價體系的積極嘗試。
科學發展要取勢,科學評價要取實。這次“三評”改革把務實導向貫穿始終。引進海外人才,不把教育、工作背景簡單等同于科研水平;堅持正確價值導向,使人才稱號回歸學術性、榮譽性本質,避免與物質利益簡單、直接掛鉤;完善科研機構評估制度,充分發揮績效評價的激勵約束作用……從面子到里子,從務虛到務實,這次“三評”改革樹立起務求實效的價值導向,也將以此激勵更多科研工作者沉下心來,作出更多實打實的科研成果。
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讓科學研究的指揮棒更加科學,營造潛心研究、追求卓越、風清氣正的科研環境,將對更多科研工作者形成正向激勵,從而激發各類人才創新活力和潛力,真正挖掘人才這個“第一資源”、激發創新這個“第一動力”,更好地建設世界科技強國。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科學 科研 指揮棒 評價 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