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爽夜夜高潮高清视频,久99久女女精品免费观看69堂,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91精品啪国产在线观看

首頁>人物·生活>高端訪談高端訪談

張志勇:高考40年 從服務社會選拔到服務個人成長

2018年06月13日 09:28 | 作者:解艷華 | 來源:人民政協報
分享到: 

C20180613006-zx10

1977年的高考

C20180613002-zx10

2017年6月2日,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學教師帶領高三學生開展趣味減壓活動。

開欄語:

1978年,是中國現代教育史上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年份。中國人沉積多年的求知熱情如火山噴發,中國社會重新迎來了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春天。

改革開放的春潮,為中國各級各類教育發展注入活力。從今天起,我們開辟專欄“慶祝改革開放40年教育篇發展·變革”,請各領域的先鋒人物回顧梳理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教育方面的探索與路徑、艱辛與成果。

經過40年的改革發展,高考所承載的功能已發生了重大變化,從直接承擔改變學子命運的功能,到為每個人提供其適合的高等教育學習機會,從而為人們的生活、就業、謀生奠定基礎。這期間,高考經歷了哪些變化,目前還在進行哪些改革,本期約訪全國人大代表、國家教育考試指導委員會委員、山東省教育廳巡視員張志勇。———編者

(一)曾經高考

記者:作為一名親歷者,也是恢復高考的受益者,您如何看待高考制度恢復的特別意義?

張志勇:恢復高考對我和同時代人來說都意義非凡,沒有高考的恢復,就沒有我們的今天。當時,經過10年“文革”,中國經濟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在那樣一種極端困難的時代,如何把中國從10年“文革”的極左思潮中拉出來,鄧小平同志選擇了教育和科技。在全國恢復高考制度,讓許多莘莘學子迎來了改變命運的機會。可以說,高考制度的恢復,成為當時國家百廢待興、撥亂反正的關鍵一著,成為當代中國改革開放的先聲,成為億萬家庭改變命運的重要路徑。

記者:曾經高考一考定終身?

張志勇:是啊。1977年,剛剛恢復高考,在少數人才有機會上大學的時代,在社會各界普遍感到人才匱乏的時代,那“一考”確實具有“定終身”的魔力:“定身份”——考上學,就成為國家的人,可以吃“國庫糧”;定工作———考上學,畢業時就包分配,獲得“鐵飯碗”;“定保障”———考上學,就意味著有房子住,有退休金,幾乎一輩子都有保障。

記者:在過去40年中,您認為對高考影響至深的事件或政策是什么?

張志勇:1985年7月,我大學畢業,當年5月,中共中央頒布了《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決定》強調“在整個教育體制改革的過程中,必須牢牢記住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質,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此后,學習和貫徹《決定》精神,為教育事業鼓與呼,成為我國教育最為鮮明的基調。《決定》提出國家實施九年制義務教育,大力發展高中階段教育。試想,沒有《決定》作出的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偉大決策,就不會有今天高中教育的普及,就不會有今天千萬學子共赴考場的世界奇跡,就不會有舉國動員、一切為高考讓路的社會奇觀。

(二)變化悄然發生

記者:近年來,每到高考前夕,您都會給媒體或考生寫一封信,今年您在給考生的信中說,“高考的功能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它承擔的不再是淘汰多數人、留下少數人,而是通過考試,把不同的學生送入不同的高等學校繼續學習深造。”經過40年的不斷改革開放,今天的教育和社會環境發生了何種變化?

張志勇: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一是我國高中教育進入了普及化階段,2017年,高中階段教育普及率達87%以上,每年參加高考的人數都維持在1000萬人左右。二是高等教育發生了重大變化。我國高等教育已經從精英教育進入大眾化階段,并快速向普及高等教育階段邁進,高等教育層次、類型、辦學主體發生了重大變化,高校的辦學定位越來越有特色,形成了研究型大學、行業特色大學、地方綜合院校、應用技術大學、職業技術學院等多樣化辦學格局;三是經濟社會發展發生了重大變化。經濟形態日益多樣化、社會分工更加精細化等,用一個標準、一次考試來選拔所有的學生,已無法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多樣化、特色化、個性化以及創新型、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記者:在這種背景下,當下的高考功能發生了何種變化?

張志勇:40多年過去了,已經換了人間。我國已經從一個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機會極其短缺的國家,成為一個先后完成普及九年義務教育、高中教育階段教育,進而實現高等教育大眾化并向普及化快速推進的世界教育大國。高校畢業生國家早就不再包分配,早就不再天然地具有所謂干部身份,就業早就實現了市場化。正因為如此,今天這“一考”,其意義與剛剛恢復高考時期的“一考”,已經恍若隔世、天壤之別,其“定身份、定工作、定保障”的意義早已完全消失,這“一考”只能確定人們走什么樣的繼續學習的道路,何況人們不再被“一考”所束縛……

高考不再像精英高等教育階段那樣直接承擔改變學子命運的功能,而是為每個人提供其適合的高等教育學習機會,并通過3年或4年的學習,為人的生活、就業、謀生奠定基礎。

(三)改革的主線是“改變一考定終身”

記者:40多年來,我國高考制度發生了哪些變化?改革的主線是什么?

張志勇:高考制度恢復以來,數以億計的考生通過高考走進高等學校,對培養國家所需要的大批人才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隨著高等教育規模的擴大和社會多元需求的增加,“一考定終身”“唯分數論”等弊端,不利于培養選拔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不利于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影響了素質教育的深入實施。

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我國采取了全國統一的以考試分數為主要錄取依據的高校招生制度,后來適應高校人才選拔多樣化需求,在國家統一的高考制度框架內,逐步實行包括高校自主招生、招收保送生、小語種招生、體育和藝術特長招生等在內的多種招生政策。2014年,國家啟動新一輪高考綜合改革,在上海、浙江先行試點;2017年,在北京、天津、山東、海南四省市進行擴大試點;2018年,我國高考綜合改革由試點進入全面推進階段。山東高考綜合改革將實行分類考試招生制度,分為春季高考和夏季高考,夏季高考主要以本科院校招生為主,春季高考則為高職(專科)院校和部分應用技術型本科高校選拔學生。

改革的主線我想主要是改變通過“一次考試、一張試卷、一個分數”選拔學生的現狀,給高中生學習和高校選人更大的選擇權。

記者:作為山東省教育廳主管基礎教育的負責人,您一直在關注并推動山東省的高考改革,您在任上也因為大力推動山東的素質教育而為公眾關注。

張志勇:是的。山東省高考綜合改革今年全面啟動,試點高校依據考生高考成績、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和高校考核成績,按一定比例計算形成考生綜合成績。12所高校共5000個招生計劃參與該項試點。山東高考改革重點主要包括完善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制度、建立并規范高中階段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制度、深化夏季高考改革、深化春季高考改革4個方面。這是我一直在推動的事情。

這么多年來,我也一直在推動素質教育改革。2008年,山東省教育廳接連發文,以前所未有的氣勢掀起了一場素質教育改革運動。

但素質教育不是不要考試,而是反對過多過濫的考試,反對讓考試成為學生的學習負擔,成為危害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魔鬼”。為了禁止炒作、重獎高考升學率,禁止主要依據高考升學率來評價學校、評價教師,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山東省在推進高校招生方面提出:“高考考生的成績等信息屬考生個人隱私,除招生錄取機構以外的其他機構和個人都無權掌握全部考生信息。”這些年,我每年都要給媒體寫一封信,請求媒體不要宣傳“高考狀元”,一是宣傳部門要有禁令,社會宣傳部門要有理性的思維,對升學率這種炒作的危害我們自己要有認知。第二是媒體要自律,媒體人要自覺,社會要自覺、理性。只要大家看到危害大于正面意義,就會少宣傳、不宣傳。

記者:您花這么大力氣這樣做為什么?

張志勇:扭轉公眾“一考定終身”的社會認知,樹立正確的教育價值觀和教育政績觀,逐步降低全社會的教育焦慮,給孩子們一個安靜讀書的環境,讓教育回歸育人本質。

記者:早在2008年您任全國人大代表期間,就提出建議,高校招生應引入多元標準,當時您關注的內容是什么?

張志勇:當時我的建議是,改革高等學校招生錄取制度,要實行多元標準、分類招生錄取制度。高校招生不但要看高中生參加國家統一高考的成績,還要看其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和綜合素質評價報告。實施高校招生分類錄取制度,即國家重點高校錄取學生,可采取依據國家統一高考成績、學生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和綜合素質評價報告,結合面試進行招生錄取的辦法;大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可采取依據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綜合素質評價報告和國家統一高考成績進行錄取的辦法;而高等專科學校則可在試點的基礎上,依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和報名情況,逐步采取注冊入學的辦法進行招生。

(四)2014年新高考:給孩子更多選擇權

記者:后來,國家從2014年開啟新高考改革,目前這場改革還在進行中,相比以往改革,您曾說過,可以真正突破一張試卷錄取學生的局面。在您看來,這場改革的本質是什么?

張志勇:這就是促進每個學生的個性發展,給孩子選擇權,就是給每個孩子提供適合的升學通道。當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之后,我們所面臨的情況是:孩子的差別是很大的,每個人都是獨特的,他們的選擇是自由的,我們就是要給他們提供一個多樣化的適合的入學通道。

這次高考綜合改革突出了以下四個方向:

一是強調基礎性,突出選擇性。一方面,通過建立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合格考試制度,從機制上保障高中學生修習好國家規定的所有必修課程,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綜合素質基礎;另一方面,通過建立高中學業水平等級考試制度,賦予了高中學生課程選擇權和考試自主權,高中生在修習必修課程的同時,有權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程學習。

二是建立多元升學管道,為每個孩子提供適合的升學通道。這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從分類考試、多次考試、考試科目設置、錄取模式等方面,真正突破了過去“一考定終身”的高考制度,為不同的學生選擇不同的升學通道提供了可能。

三是給高中和高校辦學自主權。高中學校有權根據自己的辦學特色,以滿足學生對課程的多樣化選擇為旨歸,強化學科課程建設,開設特色優勢課程;高校有權根據辦學定位和專業要求,確定選考科目、招生標準和招生辦法等,選擇自己適合培養的學生,等等。這兩點突破,為這次高考改革突破高中教育單純追求升學率、高等學校招生單純以分取人的弊端,保障學生接受選擇性教育的權利和高等學校的自主辦學權,提供了制度保障。

四是打通高中教育與大學教育的人才培養體系。這次高考綜合改革,強調增強高校與高中教育的關聯性,其關鍵制度設計是“高校選科”“高中選課”和高中學生綜合素質標志性成果進入高考錄取體系。

記者:高考改革的愿景是什么?您對未來高質量教育的期待是什么?

張志勇:讓教育盡快走出“分數”和“升學率”的桎梏,回歸教育的本質,讓每個孩子得到自主、健康、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教育是培養人的,教育應當讓孩子們感受到當下的快樂,體驗到學習的意義,喚醒其內在的人生追求。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高考 教育 改革 招生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