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今日要論今日要論
和大飛機一起舞動青春
2017年5月5日,C919大型客機在上海成功首飛,這同時也是中國民機制造業的一次重大飛躍。在成功首飛的機組背后,有一支年輕的技術團隊,面對準備工作任務重、時間緊、壓力大等種種難題,他們給機組減壓、提效,確保高效、高質量地完成所有的首飛準備工作。
近日,這支由中國第一代民機試飛工程師組成的中國商飛C919大型客機首飛機組青年團隊(以下簡稱青年團隊)被授予第二十二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
特別感謝一群沒日沒夜工作的年輕人
在C919首飛后的講評會上,首飛機組中擔任觀察員的中國商飛公司總飛行師錢進特別感謝了“一群沒日沒夜工作的年輕人”,他們正是中國商飛C919大型客機首飛機組青年團隊。
試飛工程師賴培軍告訴記者,青年團隊成員主要由中國商飛試飛中心的試飛工程師和課題工程師組成。
C919首飛當天,賴培軍和團隊成員張龍像每次滑行試驗一樣,坐在指揮大廳內關注著眼前的屏幕。“我當時都沒來得及看飛機離地的那一下。”張龍只記得當時一直盯著眼前飛控系統的監控畫面。
因為對飛機的狀態很了解,也進行過多次滑行試驗,賴培軍和張龍在首飛當天并沒有特別緊張,但“激動是必然的”。“C919首飛后切實地感受到,自己付出的努力與最后成功那一刻的滿足感是成正比的。”賴培軍說。
C919大型客機首飛前,青年團隊的工作就是“一切圍繞首飛機組”。一架飛機的型號首飛需要首飛機組具備過硬的技術能力。在有限的時間里,在大量信息和試驗的“包圍”下,如何保證首飛機組得到科學、有序的工作安排和精力分配,并全面提高各方面的技術能力,是C919型號首飛能否成功的關鍵。
18架次地面滑行試驗任務、2輪24天飛機系統理論培訓、2輪8天技術交底、5次座艙實習、23天電傳側桿及變穩機試飛、6天煙霧撤離、應急離機……這是首飛前機組完成的“任務清單”,而這些數字的背后,都離不開青年團隊的付出。
為確保首飛機組全面掌握C919飛機系統原理、各系統變化情況等,青年團隊精心策劃了多項技術準備工作,有效增強了首飛機組的技術儲備。如針對基礎素質能力,團隊就規劃了生存培訓、機組資源管理培訓、煙霧撤離培訓等6項基礎培訓,使機組加強了協同配合能力,提高了應急情況下的救生、生存能力。
試驗人員通宵工作,我們也跟著通宵工作,這樣讓我們更了解飛機
在C919首飛的79分鐘里,飛機沒有出現任何警告或故障,堪稱一次完美的型號首飛,甚至超出了首飛機組人員的想象。
實際上,首飛是新研制飛機的第一次升空飛行,存在諸多不可預知的風險。為確保滑行及型號首飛的安全,青年團隊組織開展了首飛特情準備工作,以準確識別試飛期間的潛在風險,為各種可能發生的特情做好準備。
青年團隊首先根據飛機的實際構型狀態,分析并梳理出可能發生的特情共32項。針對每項特情,編制了相應的特情處置預案和具體的處置程序;其次,組織開展了25天的特情專項訓練,共計完成41個科目和500多個試驗點的訓練工作。通過風險識別和特情訓練,確保了首飛機組在各種突發情況下都能胸有成竹、處置得當。
首飛后,機長蔡俊告訴記者,首飛機組在準備階段,對哪怕是“雙發動機失效”這樣危險的情況,也已經在訓練過程中處置過幾十遍了。這正凸顯出首飛機組對特情處置預案的持續關注。
“我們參考了風險評估單、飛行手冊,還跟首飛機組進行了多次交流,努力在自己認識的基礎上盡量做到全面。”賴培軍說,最初開始編制這個預案的時候并沒有經驗,只能一點點摸索。
作為首飛技術支持團隊,還有一項重要工作就是要幫助首飛機組及時、高效地掌握飛機信息。但在首飛前,C919大型客機需要持續不斷地進行系統集成試驗、通電試驗、靜力試驗、發動機試車等一系列準備工作。毫不夸張地說,當時這架還在總裝車間廠房的飛機,幾乎每天都在“變化”。在這種情況下,如何讓首飛機組了解飛機的狀態?
“我們當時采用了清單式管理辦法,著手建立清單并跟蹤。那個時候飛機在總裝車間做試驗,我們就跟試,試驗人員通宵工作,我們也跟著通宵工作,這樣讓我們更了解飛機。”張龍說。
另一方面,清單也會記錄下機組提出的問題。賴培軍說:“作為一個負責的機組,發現的任何問題都應該提出來。我們會確保對這些問題進行追蹤,讓飛機設計、制造等團隊和首飛機組之間形成高效的交流。”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飛機 首飛 機組 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