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統一戰線 統一戰線
新疆:非公企業參與脫貧攻堅實現雙贏
【編者按】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動員全黨全國全社會力量,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去年7月,自治區黨委召開全區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工作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緊緊圍繞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研究部署新疆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工作,動員全區各級各部門、各族干部群眾凝心聚力、全力以赴,以打攻堅戰、殲滅戰的決心和勇氣,堅決打贏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這場硬仗中的硬仗。
從去年至今,新疆各社會力量廣泛行動起來,積極參與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其中,非公經濟這支龐大扶貧力量,在“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援疆扶貧”有機結合和互為支撐的“四位一體”大扶貧格局中,充分發揮行業布局點多面廣、拉動就業快速充分、體制機制靈活機動等優勢,與其他扶貧力量一起合唱出一曲曲脫貧攻堅之歌,實現了企業得發展、群眾得實惠的雙贏。
新疆美嘉食品飲料有限公司:發揮資源優勢帶動脫貧增收
新疆經濟報訊(記者駱曉華通訊員柳春敏報道)5月6日,葉城縣伯西熱克鄉亞博依村的田間地頭一片繁忙,新疆農科院“訪惠聚”農業科技巡回服務隊的技術員正在為當地農民講解核桃樹修剪、核桃樹病蟲害防治、核桃嫁接等技術,大家熱情高漲,聽得認真、學得仔細。
“以前干農活都是稀里糊涂的,沒有什么技術。現在聽了專家的講解,我對核桃樹的管理更有信心了。”亞博依村核桃種植戶吐熱合麥提·吐拉麥提說。葉城縣是農業大縣和林果大縣,也是自治區22個深度貧困縣之一。葉城縣干旱少雨,光熱充足,十分適宜特色林果業發展,特別是種植的核桃質優、豐產、殼薄,被稱為“中國核桃之鄉”。
如何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近年來,葉城縣依托農業援疆優勢,大力發展特色林果業,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當地人把核桃作為農民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吐熱合麥提就是靠核桃產業脫貧的一員。今年,他種植的核桃成熟后將由新疆美嘉食品飲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美嘉食品公司)訂單收購,每公斤價格比市場要高出1至2元。
“除了培訓農民打工增收,我們還會定期到各鄉鎮農民家里收購核桃,來保證農民的利益。”美嘉食品公司董事長彭紅春說。
美嘉食品公司是自治區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2012年,在葉城縣的大力支持下,該公司落戶葉城縣輕工業園區,收購當地核桃,加工成核桃粉、核桃奶、核桃休閑食品等。目前,該公司一年加工核桃3萬多噸,占到葉城縣核桃產量的1/4,與20多家農民專業合作社簽訂了收購合同,直接帶動1.5萬戶核桃種植農民增收,成為葉城縣農民脫貧增收的“定心丸”。
截至去年底,公司在葉城縣各鄉鎮開設了18個“衛星工廠”,吸納本地勞動力2000余人,其中貧困人員占56%。今年,還將建立100個“衛星工廠”,讓更多的農民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同時,將加大投資力度,加工15000噸核桃干果外銷,在很大程度上緩解農民以前核桃難賣的局面。
為打贏脫貧攻堅戰,補齊扶貧“短板”,葉城縣在核桃產業上大力實施精準扶貧,已初步形成政府主導、公司運作、農戶參與的“公司+合作社(衛星工廠)+農戶”的經營模式。
目前,葉城縣有7家核桃加工企業,全縣核桃年產量超過12萬噸,核桃產業已實現從果仁到青皮殼的全利用,做到了全產業鏈“吃干榨盡”。
作為葉城縣核桃產業的龍頭企業,美嘉食品公司在助力農民脫貧致富的同時,還不斷提升核桃品質及產量,拓寬核桃產業發展道路。“今年,公司計劃將葉城老百姓的核桃土地流轉10萬畝到我們公司作為種植基地,制定標準化種植管理制度,提升核桃種植品質,將原來有核桃土地的農民返聘為企業產業工人,或以其土地入股進行分紅,由此帶動周邊農民,改變他們的傳統思維,將核桃品質帶到國內領先水平,真正做到提質增效,實現多贏。”彭紅春說。
據悉,葉城縣全縣核桃種植面積達58萬畝,戶均核桃種植地6.5畝,人均25株核桃樹。去年,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中來自核桃的收入達到4500元,占人均總收入的40%。2010年以來,全縣已有2.5萬戶、10萬余人通過核桃產業實現脫貧。
美嘉食品公司責無旁貸地肩負起了葉城縣部分產業扶貧的重任。讓彭紅春感慨的是,原先縣里核桃豐收后,核桃均是作為“通貨”(混雜,不分等級)被賣出去,農民豐收不增收。公司產業化運作幾年來,通過不斷的引領、磨合,現在很多農民已知道對核桃進行分揀、分等級出售,收入一下提高了不少。
“葉城縣核桃年產量超過10萬噸,我們公司可以消化3萬噸。”彭紅春告訴記者,今年公司產值預計超過2億元,將為葉城縣資源優勢轉換為產業優勢、帶動脫貧增收貢獻更大力量。
和田霸麗穆商貿有限責任公司:促進就地就業引導群眾致富
新疆經濟報訊(記者鄭卓報道)眼前這各種各樣鮮艷奪目的艾德萊斯綢服飾,并非出自什么名家設計,而是出自和田霸麗穆商貿有限責任公司的一位位維吾爾族女工之手。借助這些絢麗多姿的服飾,越來越多的女工走上了脫貧致富之路。
蘇買亞·熱合曼,是庫車縣玉奇吾斯塘鄉庫西吐爾村縫紉農民專業合作社的一名員工。2016年,蘇買亞和其他15名農村婦女來到和田霸麗穆商貿有限公司進行跟班培訓。經過努力學習,她設計的產品方案被公司選中制成了成衣,終于從農民變身為一名正式工人,在公司實現了自我價值。
“公司成立之時,我就積極響應黨和政府的號召,大力發展紡織服裝產業,積極吸納貧困戶及富余勞動力,為他們解決就業,實現脫貧。”4月20日,和田霸麗穆商貿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烏布力艾散·烏布力喀斯木告訴記者,他出生在墨玉縣扎瓦鎮一個普通農民家庭,從小生活在新疆這片土地上,見證了新疆的發展與變化。創業以來,公司從一個家庭作坊,發展到現在年產值3000余萬元的規模企業,自己也成為黨和政府一手培育起來的本土企業家。
烏布力艾散·烏布力喀斯木說,為了回報社會,使當地貧困人員早日脫貧,公司在墨玉縣扎瓦鎮設立總部,現在本部已經有632人就業。除本部外,公司還在墨玉縣、和田縣等多個鄉鎮農村建立起16個衛星工廠,吸納富余勞動力1100余人就業。
2018年2月,公司在墨玉縣物流園又新擴建了紡織服裝生產培訓基地,目前已安裝186臺縫紉機和6臺大型專用縫紉設備,6名技術工正在對200名貧困農民進行就業培訓。不久,實訓基地第二批擴建還將新增加200臺設備,屆時可解決400人就業。
目前,霸麗穆公司職工總人數達到1210人,其中貧困戶720名,大中專畢業生32名,失業人員43名,職工平均工資都在1800元以上。在這些衛星工廠和實訓基地就近就地就業的各族群眾,都實現了“一人就業,全家脫貧”的目標,甚至有不少開始走上了致富之路。
5月5日,精河縣招商局組織精河鎮濱河社區、茫丁鄉小莊子村貧困戶代表20余人,到精河工業園區西域天鑫進出口公司了解生產情況和即將推廣的“衛星工廠”生產模式。朱小剛攝
新疆海大集團:發展特色養殖拉動就業脫貧
新疆經濟報訊(記者鄭卓報道)5月4日,民豐縣新疆昆侖尼雅生態農牧產業園里,一座座標準化雞舍顯得格外醒目。這處產業園是由新疆海大集團在民豐縣投資建設的,其中養殖的民豐尼雅黑雞,成為當地農牧民脫貧致富的“法寶”。
“我每個月在這里上班有3000元工資,兒子和兒媳婦工資加在一起超過6000元,一家人一個月有9000元的收入。”民豐縣葉亦克鄉阿依塔格村農民買提庫爾班·買迪圖爾蓀提起現在的收入,高興得合不攏嘴。
“新疆海大集團在和田地區民豐縣成立了新疆昆侖尼雅生態農牧發展有限公司,總投資21.75億元,第一期投資了12億元,直接帶動5700人就業,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達80%以上。”4月29日,在自治區非公企業接收南疆四地州(和田地區)有組織轉移就業工作座談會上,新疆海大集團董事長鄭茶妹向記者介紹了公司助力精準扶貧的情況。她預計,這個項目整體完成后,上崗就業人數可達12000余人。
生在溫州、長在溫州,創業在新疆、發展在新疆的鄭茶妹,對新疆有著深厚而特殊的感情。“我來新疆創業發展二十多年了,親眼目睹了在黨和政府的帶領下,新疆各族兒女自強不息、砥礪奮進的感人實例,我們新疆溫州商會、海大集團的發展壯大,也離不開自治區黨委、自治區人民政府的親切關懷。”鄭茶妹說,作為一名非公有制經濟人士,自己時刻滿懷感恩之情,公司也在自覺踐行新發展理念,謀長遠之策、行固本之舉,積極投身于民族團結和精準扶貧工作中。
為了推動南疆幫扶工作的開展,海大集團計劃分兩期加大力度建設產業扶貧項目。一期首先以大力發展畜牧業為主導,同時引進周邊國家生態有機飼料作為生態養殖的主原料,既提供了大量就業機會,也實現了生態散養的目標。二期是以“公司+生產基地+合作社+貧困戶”模式,以每個鄉為單位,形成種養殖、產品深加工、倉儲物流、市場銷售等生態農牧和旅游觀光為一體的產業鏈,通過打造特色產業、吸納就業、促進商貿等共建方式,讓當地農牧民在家門口實現就業致富。
伽師汝王服飾有限公司:設立衛星工廠幫助群眾脫貧
新疆經濟報訊(記者何玲報道)為了打贏脫貧攻堅戰,2016年,自治區工商聯(總商會)與自治區扶貧辦共同組織了自治區“千企幫千村”精準扶貧行動,組織各級各類商會和民營企業對南疆貧困村進行對口幫扶。
今年,伽師汝王服飾有限公司也積極參與到了自治區“千企幫千村”精準扶貧行動中。
“我們企業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可以大量吸納貧困家庭勞動力實現就業。目前,位于伽師工業園區的工廠共吸納當地勞動力80人,5月份,在伽師縣克孜勒博依鄉的2個衛星工廠正式運營后,還可吸納勞動力300人。”4月28日,伽師汝王服飾有限公司董事長馮衛說。
馮衛告訴記者,他是2014年來新疆的,當時在新疆邊疆賓館的寫字樓上做民族服飾批發生意。
2016年,馮衛看好新疆紡織服裝產業發展前景,在伽師工業園區興業中小企業孵化基地投資成立伽師汝王服飾有限公司。
公司成立后,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大規模吸納當地貧困家庭婦女就業。
努爾斯曼·米吉提就是在該公司實現就業的貧困戶之一。她是伽師縣克孜勒博依鄉坎迪爾力克村的貧困戶,家里有6口人,依靠12畝地維持生活。“以前,家里每年種地收入只有1萬元,一家人的日子過得非常緊巴,平時連漂亮衣服都舍不得買。”努爾斯曼·米吉提說。2016年年初,伽師汝王服飾有限公司成立后開始招聘員工,努爾斯曼·米吉提和丈夫一起報名參加。“我在廠里做衣服,丈夫給員工做飯,每人每月可以拿到2000元的工資。”努爾斯曼·米吉提說。
剛進廠里時,由于技術不熟練,第一個月她只領到了300元。為了掙更多的錢,她努力學習技術,現在做衣服的速度越來越快,質量也越來越好,工資自然就越來越高。經過兩年的努力,一家人脫掉了貧困的帽子。
為了幫助更多家庭婦女在家門口實現就業,今年,汝王服飾公司在伽師縣克孜勒博依鄉設立了衛星工廠,可直接帶動300名家庭婦女實現就業。
馮衛告訴記者,隨著脫貧攻堅戰的打響,越來越多的貧困戶爭相走進他的工廠。因為有著穩定的勞動力資源,越來越多的公司產品西出走向中亞國家,企業實現了快速發展。
近日,阿瓦提縣拜什艾日克鎮各族干部群眾來到荒地參加義務植樹活動。今年阿瓦提縣植樹造林結合全縣扶貧工作實際,引進油橄欖產業造林5萬畝,促進農民增收,助力脫貧攻堅。(魏志義攝)
【評論】社會扶貧大有作為
作為政府主導的扶貧大格局的重要補充,社會扶貧的優勢在于能夠充分利用各類社會資源,讓越來越多的社會公眾參與。
在今年的自治區兩會上,自治區黨委統戰部副部長、自治區工商聯(總商會)黨組書記謝煊透露:從2016年以來,自治區工商聯(總商會)與自治區扶貧辦共同組織“千企幫千村”精準扶貧行動,組織各類商會和民營企業深入南疆鄉村,通過打造特色產業、吸納就業、商貿扶貧、小貸援助、公益捐贈、結對認親等方式,出實招對南疆貧困村進行對口幫扶。截至目前,全區有1666家民營企業幫扶了830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幫扶人數達16.9萬人,幫扶取得了實際成效。
現實中,很多參與脫貧攻堅的民營企業家有著一個共同的感受,那就是參與脫貧攻堅既是義不容辭的責任,又是民企實現更大發展的重大機遇。因為在幫助各族群眾實現脫貧的同時,民企既得到了相應政策支持,獲得了充足的勞動力,又整合了相關資源,更清楚地把握了市場,可謂實現了“雙贏”。
在新發展理念指引下,扶貧工作已成為推動經濟協調發展的重要潛力。鼓勵和吸引更多非公企業,特別是致富返鄉帶頭人創辦的小微企業到貧困地區投資創業,以真情實感和實際效益帶動當地富裕,由被動“輸血”變主動“造血”,既可提高農民收入,加強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有效擴大消費和投資需求,也可實現企業發展的戰略延伸和可持續,釋放貧困地區巨大的市場潛力,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現在,“政府主導、市場能動、社會參與”的特色扶貧工作新模式已經在新疆各地深深扎根;“人人皆愿為、人人皆可為、人人皆能為”的扶貧新格局也已經在各地形成。更為可喜的是,全疆各地特別是南疆四地州,充分利用各種優惠政策,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著力構建開放式的大扶貧工作新格局,形成政府力量和社會力量有機結合的新的組織推動機制。比如創新社會扶貧資源投送機制,在可以通過市場配置資源使扶貧開發更有效的領域,支持市場主體在遵循市場經濟規律、義利兼顧的基礎上,通過投資興業、培訓技能、吸納就業、捐資助貧等多種方式,吸引各種資源要素向貧困地區轉移。而有些地方也通過政府購買、社會合作等形式,建立健全政府購買扶貧服務機制,支持各類市場主體和社會組織通過公平競爭,來承接適合市場化方式提供、社會力量能夠承擔的公共扶貧服務。
廣大非公企業積極參與脫貧攻堅,既是一種嚴肅的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更是一種精神和價值追求。“利人又利己”,積極參與定會實現一番大作為。(來源:新疆經濟報記者 佟向東)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核桃 新疆 扶貧 脫貧 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