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爽夜夜高潮高清视频,久99久女女精品免费观看69堂,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91精品啪国产在线观看

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接“地氣”的大學課堂才會有“生氣”

2018年05月04日 15:09 | 作者:高立靜 | 來源:紅網
分享到: 

4月25日,選修了四川大學錦城學院開設的“種田”勞動必修課的學生在農田里埋頭干著農活,除草、松土、收油菜……場面十分壯觀。據了解,學生要想拿到學分,就必須通過在田地里“種菜種瓜”才能完成。

開設特殊的“種田”課程,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品性,該校將農場搬到了校園里,將“種田”設置為學生們的必修課,實則是實踐教學、產教融合的教育嘗試。要求學生親自下田種地掙學分,每位在校生必須在農場里修滿40個學時、總計兩個學分的勞動課才能畢業,則是確保教育成果的必要手段。

學習一個實踐學科,學生除了在課堂上學習理論知識,更應該到積極主動地進入到更真實的環境中去體驗和感受,做到真正的學以致用。正如錦城學院鄒校長所說的那樣:“學生必須親手碰到泥巴,才能知道什么是奮斗,什么是勞動?!北绕鹪谡n堂上單方面接受理論知識,學生到田間地頭參加生產勞動,親身體驗式學習更能讓學生體驗到勞動的本質和價值。

一方面,從九年義務教育開始,學生接受的知識幾乎全部來自于課本和老師,這樣集中式管理教學的方法對大部分學生而言固然傳統有效,但孔子曾言:因材施教。對不同情況的學生應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才會充分發揮教育的力量。但這一點似乎很難與當下的教育情況相吻合,師源和生源數目的懸殊也很難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正是因為如此,當代教育就更應該探索各種各樣的實踐教學模式,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讓教育變得“接地氣”,真正做到“寓教于樂”。抓住大學生散養式教育的機會,讓學生學好專業知識的同時,勤于實踐,勇于探索,給學生創造更多的體驗機會,正確地認識自己,從而選擇最適合、最感興趣的發展方向。

另一方面,農業這個學科受到了很多不正確的解讀。大多數公眾對接受教育的理解就是擺脫土地,在辦公室或者更加光鮮亮麗的地方工作。而學生也在這種思維的熏陶下逐漸對農業相關學科產生排斥心理?!跋碌貟陮W分”這種規定看似強硬不合理,實則是帶領學生通過體驗不一樣的環境,打破固有的思維定式,找尋探索中的快樂。而農業生產中的創新一定是在農業生產過程發現的。按照傳統的方式默默工作的學生,可以把所學知識強化,培養吃苦耐勞、珍惜糧食的品質。而那些不擅勞動的學生,為了節約體力就會開動腦筋,可能會創新發明出各種適合的工具,創造力得以發揮。

讓學生參與農業生產勞動,課堂變得“接地氣”,是實踐教學、產教融合的嘗試,也是學生體驗生活的良好途徑。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學生 課堂 教育 地氣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