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大數據時代要創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論教】
大學的興起與大國的興起息息相關。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報告同時指出:“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探索大數據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創新,對落實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戰略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打好“組合拳”:構建協同育人工作機制
大數據時代改變了當今人們的生態結構,也造就了當今大學生數字化的生存方式。高校與社會在此背景下已經深度融合,各種思潮通過互聯網在大學校園內不斷交流交融交鋒,搶占意識形態話語權,這必然給高校帶來極大的挑戰。高校要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轉變工作理念、工作機制、工作主體以及傳播手段等,將思想政治工作與互聯網進行深度融合。一是要加強校內資源的協同配合,建好課堂教學主渠道,在堅守思想政治理論課主陣地、種好各門課程責任田的同時,也要努力構建教書育人、科研育人、實踐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文化育人、組織育人、網絡育人、環境育人的“大思政”格局。二是要加強與校外資源的協同配合,積極與政府部門、實踐基地、科研機構、各級學校等建立協同育人關系,精心搭建有利于人才成長成才的優質實踐平臺。三是要充分吸引學生家長參與學校育人工作,精心設計課內課外、校內校外、網內網外相統一的學生成長成才實踐路徑。
建好“輿論場”:搶占移動互聯網宣傳陣地
高校要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建立可信、可管、可控的宣傳網絡陣地,積極有效地開展網絡思想政治工作。一是要高水平打造學校官網權威微信、QQ、微博、貼吧、論壇、新聞移動端等宣傳平臺,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手段掌握校園意識形態動向和網絡輿情,積極應對校園網的各類錯誤言論、思潮等負面熱點信息,不斷提升校園官方輿論引導的權威性和影響力。二是要鍛造專業網絡思政工作隊伍,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進行數字化、視聽化、網絡化改造,打造成為淺顯易懂、特色鮮明、師生喜愛的文化產品,實現“潤物細無聲”的引導功能。三是要通過互聯網即時通信平臺廣泛開展網上直播、互動交流等校園文化活動,增強校方主流媒體的吸引力和影響力。
講好“中國故事”:構建富有吸引力的話語體系
文化滋養心靈、涵育德行、引領風尚。中國話語體系承載著中國特定的文化基因密碼。在新技術風起云涌的當今時代,高校的文化行為要以有靈魂、有溫度、接地氣的話語體系講解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一是要深化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真正推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體系向大學生認知信仰體系的轉化,堅定廣大師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二是要深入挖掘和闡發中國故事的時代價值,強化價值認同,引領廣大學生不僅成為中國故事的聆聽者,而且積極成為當今中國價值觀的實踐者與締造者。三是要開展生動的社會實踐活動,強化對中國故事的深刻領會,增強師生對各種錯誤思潮的政治辨識力和自覺抵制力。
唱好“流行曲”:建設大學校園文化新陣地
高校要主動吸收來自基層師生的思想和語言,以極具吸引力、感染力和引導力的文化產品對大學生進行熏陶影響。一是提升主流平臺傳播能力,創新提升大學故事的校園話語表述水平,減少說教式、灌輸式語言,把抽象的理論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進行解釋,深入淺出地傳遞思想和答疑解惑。二是加強哲學社會科學隊伍建設和思想政治隊伍建設,打造校園主流聲音優勢,培養一批政治素質高、導向正確、影響力大的思政教育“宣講團”與“輿論領袖”。三是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從大學生豐富的生活中挖掘素材、汲取靈感,高水平策劃大學生喜聞樂見的藝術表演、演講大賽或者微電影、漫畫等活動,推送立意深遠的當代中國話語,把話說進大學生心里、裝進大學生頭腦里。
用好“大數據”:不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針對性
大數據的意義在于通過對大數據的交換、整合和分析,發現新的知識,創造新的價值,帶來新的發展。在大數據時代,高校要主動積極“深耕”大數據謀求變革。一是要強化“大數據”思維,構建規范化高校思政管理智能系統,為思政輿情研判提供“全景”的數據分析。二是要利用大數據技術,大力推進思政教育的改革創新,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思政品牌欄目、品牌活動,贏得廣大學生的廣泛參與,最終獲得情感認同和思想認同。三是要積極構建校園網絡化學習平臺,建立馬克思主義經典理論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理論成果理論智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智庫、革命文化智庫、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智庫等共享資源庫,為師生提供隨時可享的精神文化。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數據 高校 文化 時代 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