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聚·焦點聚·焦點
吳黎華:國企應向世界一流企業奮進
作者:吳黎華
十九大報告提出,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這是我國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的需求,也是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提升經濟發展質量的要求,為中國企業進一步發展壯大明確了目標和方向。對于國企特別是央企而言,應當擔負起成為世界一流企業的歷史使命。
什么是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這一概念至少應當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在全球范圍內具有競爭力。一方面,能夠充分利用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實現全球范圍內的資源最優配置;另一方面,具有世界范圍內的話語權和影響力,能夠參與甚至主導行業規則和技術標準的制定。
其次,在全球行業發展中起到引領作用。特別是在技術領域,能夠不斷地通過原始創新和長期技術積累形成核心競爭能力,在戰略性前瞻性領域取得關鍵核心技術突破。除此之外,世界一流的企業必須不斷創新,在戰略上及時發現潛在增長點,提前布局;在管理上,持續改進制度、流程和文化,提高效率。
第三,應當具有高度責任感。世界一流企業,除了追求利潤增長,還應當擔負起推動人類進步的使命。它要對一切利益相關者肩負起應盡職責,要對股東負責,對客戶負責,對員工負責,對社會負責,對環境負責。它應當遵循最高的法律和道德標準,誠實守信、合規經營,不因為眼前的利益而踐踏這些原則。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中國經濟取得了長足發展,一批大企業不僅規模達到了世界級,在技術、管理、國際化等方面也在努力走向世界前列,具備了成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的基礎和條件。十九大報告提出這一要求,恰逢其時。另一方面,中國經濟追求高質量發展,提升自身在世界產業鏈和價值鏈中的位置,最終還是要落到企業身上,這也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宏偉藍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
如何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首先應當遵循市場化原則。世界一流企業,不能單靠政策和資金支持,只有經過激烈的全球競爭才能脫穎而出。企業的競爭能力如何,能否在激烈競爭中獲得并不斷拓展生存空間,關鍵在于其提供的產品和服務能否滿足市場需求、創造市場需求并不斷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對于企業而言,成為世界一流企業,主要靠自身努力,在價值導向、企業能力、產品服務、透明開放、管理機制、綜合績效以及社會聲譽等方面不斷努力,提升自己的競爭能力。
其次,政府要在職責范圍內,不斷優化營商環境,明晰產權制度,建立健全創新體制機制,推動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實現市場準入暢通、市場開放有序、市場競爭充分、市場秩序規范。同時,應當進一步加大開放力度,讓中國企業融入國際分工、走向國際市場,在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配置資源。在一些投入較大、見效較慢的基礎科學及基礎技術領域,政府還應當通過長期重點支持,幫助企業積累技術和掌握關鍵領域核心技術,防止產業鏈命門掌握在別人手里。
第三,對于國有企業特別是一些規模龐大的中央企業而言,應當擔負起成為世界一流企業的歷史使命。國有企業要積極推動產業向價值鏈高端邁進,進一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淘汰過剩、落后產能。明確在國際化經營中主業的發展目標和重點,堅定不移聚焦主業、突出主業開展并購重組和專業化整合,推動技術、人才、資本等各類資源要素向主業集中,不斷增強核心業務的資源配置效率、盈利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同時要大力提升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吳黎華)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企業 世界 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