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深·觀察深·觀察
既要“無用之用”也要“應用驅動”
本屆全國政協第一次雙周協商座談會,把題目定為“人工智能的發展與對策”,以我國對人工智能發展的重視和國務院發布《新一代人工智能規劃》等為背景,卻也逢上了當下的“中興難題”。
不得不讓人思考,我們該怎樣走好這重要一步,才能在未來搶占先機?
會上,委員和專家的意見建議主題各異,卻也有主線可以梳理:人工智能的發展,我們既要做“無用之用”的基礎研究,也不能忽略我們熟悉擅長的“應用驅動”,并為這兩項根本性工作做好充分的輔助與支持。
圖靈計算模型,回答了什么是計算的問題,奠定了計算機科學的基礎;香農通信數學原理,回答了什么是信息的問題,奠定了信息科學的基礎。我們能否提出新一代人工智能的核心基礎科學問題?建立回答這些問題的原創系統理論?
陳霖院士問出了根本問題。基礎理論研究、原始創新的相對弱勢,讓我們在人工智能的國際競爭中尚處“趕跑”階段。如何化被動為主動,如何掌握核心根本的技術,做領先世界的創新成果?基礎科學理論研究無疑是筑基之舉。
而基礎科學研究,注定是“看不到短期效用”的長線艱苦工作,它需要創新和探險精神,需要“仰望星空”和“對于世界到底是怎么樣”的好奇,需要對于科學發展堅定的信念,對于創新寬容試錯的環境和持之以恒的鼓勵扶持。
陳霖院士和曹健林委員在一起交談 攝影/人民政協報記者姜貴東
雙周協商座談會上,曹健林、徐波委員,陳霖院士不約而同地提到了這一點。
我們呼喚一種無所畏懼的科學精神,同時也要珍視我們民族性格中的“善學習、重實用”的勤奮特質,做我們最擅長的“應用驅動”,集聚人才、資源、市場等優勢,這在新一輪人工智能發展中,同樣重要。
作為一個技術鏈條漫長、應用領域寬廣的充分競爭領域,人工智能從原始創新、算法、芯片、軟硬件到應用方案的技術和產業生態,是個復雜系統的工程。
作為終端的應用,既是人工智能技術發展的目的,也是讓決策、市場和資本看到潛力的重要環節,在這一環節施力,從而“倒逼”研發,也是效用最大化的重要手段。
做好方方面面的應用也是會上委員發言的重點。推動人工智能應用到產業發展中,應用到社會生活各方面,解決人們所關心的安全、健康、環保、金融等問題,在應用中“回溯”科研,在應用中發現社會倫理、就業結構等具體問題并“各個擊破”,加強相關法律法規研究,做好環境配套,在社會科學研究中解疑釋惑,才能真正推動人工智能良性發展,迎接未來新技術的挑戰。
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腳踏實地;既要“無用之用”,也要“應用驅動”。
面向人工智能,我們探討、探索、前進……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應用驅動 無用之用 創新 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