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評職稱破“唯論文”更需立“德為先”
遼寧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科技廳從支持創新發展角度出發,創新以不唯學歷、不唯專業、不唯論文、不考核外語和計算機的方式,使用科技成果轉化成績為標尺進行職稱評定。目前已有51名科技人員通過這一模式得到職稱晉升。(4月17日新華網)
不以GDP論英雄,在當今社會已形成共識。然而,在現今的科技和教育領域,學術GDP,不僅主宰著專業技術人員的職稱評審,而且左右著價值取向和利益分配。特別是,專業技術人員在狂熱追求學術GDP的背后,凸顯出的是技術邊緣化、學術功利化。相形之下,遼寧省推行職稱制度改革,破除“唯論文”,對科技成果轉化成績優異人員進行職稱晉升評定,顯然抓住了職稱評審和人才選拔的“牛鼻子”,其樣本意義不容小視。
不可否認,科技和教育領域“重學術、輕實績”,已成一種潛規則,越是國家和省級科技和教育領域,表現得越突出。技術邊緣化、學術功利化,在科技和教育領域形成了惡性循環。眾所周知,專業技術人員從事日常工作,只是在掙應得的那份工資;從事學術研究,不僅易出成果,而且可以獲取豐厚的經濟回報,并在職稱晉升中占主導地位。可見,學術至上,“唯論文”是舉,實際上已經牢牢主宰了科技和教育領域的地位與方向。
再看專業技術人員的職稱評審。因工作成果短期內無法出數字政績,而在考核中被弱化、甚至忽略;代之以學術GDP“唱主角”,比如,申請多少項目,發表多少論文和論著,獲得多少經費等,成為考核的主要指標。以至于,越來越多的專業技術人員,變成了學術的“打工仔”,越來越脫離專業技術的本位,也脫離了科技和教育領域的本質。更為嚴重的是,量化的數字指標,所帶來的焦慮,使一些專業技術人員,冒險在數字上造假,甚至剽竊學術論文,不惜惡化科技和教育領域的生態環境。
可見,推進職稱制度改革,要破“唯論文”,更要立“德為先”。首先,應摒棄對學術GDP的盲目崇拜,改進考核方法手段,建立綜合評價體系。比如,學術和論文,只是考核的一個方面,不再具備決定一名專業技術人員職稱晉升的壓倒性重要性。德才兼備自然是理想的晉升標準,但“德”應在“才”之先。“君子不器”,專業技術人員,不必是“學術專家”,但必須厚德載物。特別是,在科技和教育領域去行政化,已成為改革方向的當下,只有讓專業的歸專業,學術的歸學術,行政的歸行政;只有科技和教育領域的領導帶頭專業化、務實化、草根化,才能引領專業技術人員回歸工作和學術并重的本位。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職稱 學術 科技 教育 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