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聲·政情>參考 參考
民間中醫,不看分數看本事
扶老樹更需栽新苗
《暫行辦法》的實施,絕不是解決民間中醫的權宜之計,而是培養中醫人才的長久之策
中國民間中醫醫藥研究開發協會會長陳珞珈在各地講課時,經常會被人問:全國幾十所中醫藥大學培養了大量的畢業生,還需要從民間考核錄用中醫嗎?
陳珞珈為記者提供了一組數據:在全國衛生技術人員中,中醫中藥人員僅占7%。全國平均每個鄉鎮衛生院僅有1.85位中醫;每個社區衛生服務站僅1.08位中醫,而且這些中醫并非全用中醫的方法治病。每家診所的中醫人員不足1人。一些農村和西部偏遠地區,已經找不到中醫看病了。
民間中醫是指“三無中醫”,即“無校、無照、無廟”。中國社科院中醫藥國情調研組組長陳其廣說,“無校”是沒在正規醫藥院校接受過學歷教育;“無照”是沒有政府法規正式審查合格后頒發的證照,甚至連鄉村醫生的證照都沒有;“無廟”是沒有正規的執業機構。據中國社科院調查,在農村邊遠地區仍然生存著至少15萬名民間中醫,他們長期處于有用、有益卻“非法”的狀態。
“基層和農村不需要中醫嗎?”陳珞珈說,這次考核注冊民間中醫,既保存了師帶徒形式和民間獨特療法,又解放了一批身懷絕技確有療效的中醫,用改革思維與制度創新來加快充實基層和農村的中醫人力資源,體現了中醫藥管理部門的勇氣、擔當和智慧。
陳其廣認為,不少地方把民間中醫“進門難”當成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只扶老樹不栽新苗”。如果按照這樣的思路,相當于斷了年輕人通過師承學習中醫的路。偏方治大病,高手在民間。中醫的理論比較抽象,實踐上有很多難以量化的地方,如脈象的判斷,其微妙之處,是書本上學不來的,不但需要臨床實操,還需要老師手把手地教,師承模式比較適合中醫的特性。
中醫藥人才培養有兩種模式:院校教育和師承教育。《暫行辦法》的實施絕不是解決民間中醫的權宜之計,而是培養中醫人才的長久之策。陳珞珈說,過去中醫主要是通過師帶徒方式培養人才,與西方現代醫學主要靠醫學院校培養人才的模式是不一樣的。中醫的水平與學歷有關,但不能唯學歷論。
歷代中醫名家輩出,很多國醫大師都不是院校教育培養出來的。如蒲輔周、董建華、李重人、王綿之等,并沒有接受過正規的院校教育。陳珞珈說,很多省市的中醫藥管理局領導以及名老中醫,都是以優秀的成績考試錄用進來的。穿了“皮鞋”的中醫,要多關心那些還在穿“草鞋”的中醫。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原來的《傳統醫學師承和確有專長人員醫師資格考核考試辦法》繼續實施,保留師承和確有專長人員通過國家統一考試取得醫師資格的原渠道不變。《暫行辦法》實施前已取得《傳統醫學師承出師證書》和《傳統醫學醫術確有專長證書》的,可申請參加國家醫師資格考試,也可申請參加中醫醫術確有專長人員醫師資格考核。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中醫 考核 民間 間中 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