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聚·焦點聚·焦點
劉慧:“賣難”老問題 破解有四策
產業興旺是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重點。最近記者在農村采訪時了解到,當前農民最擔心的是千辛萬苦生產出來的農產品賣不出去或賣不上好價,收益沒有保障。當前,實現產銷有效對接,解決農產品賣難問題,是農業發展的迫切需求。
近期,海南甜玉米滯銷、黑龍江大豆賣難等,讓農產品賣難現象再次成為熱點。造成農產品賣難的原因很復雜,供需失衡是最根本的原因。首先,農民市場意識淡漠,又缺乏有效的市場信息引導,當某種農產品賣得好時,大家一哄而上種養這種產品,結果導致該產品嚴重供過于求。其次,營銷渠道單一、落后,絕大多數農民主要采取坐等經銷商上門收購的方式,產銷不能有效對接,導致農產品陷入“賣難買貴”的困境,一方面是農民田間地頭生產的農產品賣不出去,另一方面是城市居民享受不到豐收帶來的便宜優質的農產品。如河北豐寧滿族自治縣五道營鄉十七道溝村生產的黑毛豬品質非常好,因為銷售渠道不順暢一直賣不上好價,而城里人又很難吃到高品質的黑毛豬肉。第三,農業生產和流通組織化程度低,一家一戶小農生產農產品規模有限,銷售時各自為戰,且亂打價格戰,最終導致滯銷。第四,農產品產地集中,農產品大規模集中上市,由于倉儲設施落后、冷鏈物流體系不健全等,導致短時間內農產品大量滯銷。
農產品賣難是困擾農業發展的老大難問題,直接影響農民脫貧與增收。破解農產品賣難,需要從四方面著力。
首先,要不斷提高農民的市場競爭意識。作為產業發展的主體,多數農民對市場缺乏預測,產品單一、科技含量低、質量不高,因此在市場競爭中常常處于不利地位。這就需要不斷加強對農民的培訓,提高農民自身素質和市場意識,讓他們能準確把握農產品供求變化和市場行情,根據市場需要發展農業生產,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強。
其次,要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緩解農產品賣難。一家一戶的小農生產,難以應對波濤洶涌的大市場沖擊。應該大力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以合作社為紐帶,構建“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供銷一體化經營模式,推動農產品生產和市場有效對接,促進產銷平衡。如貴州省充分發揮供銷社作用,要求農民必須加入專業合作社,有效解決了農產品賣難問題。
第三,大力發展農村電商,緩解農產品“賣難買貴”困境。近年來,農村電商的迅速發展,打通了農產品產銷銜接之路,讓農產品生產者和消費者對接起來,消費者可以通過網絡直接了解農產品產地、生產過程、生產環境,拓寬了農產品與市場接觸的廣度和深度,帶動了農業產業大發展。如浙江遂昌電商帶動了紅薯干等上百種農特產品的銷售;貴州農民通過電商平臺,把一些優質農特產品銷往全國各地乃至海外市場。而且,農村電商通過對全國居民農產品消費的大數據分析,將信息共享給廣大農業生產者,改變了傳統農業生產的隨機性、盲目性,推動農業生產走向標準化、科技化、綠色化和生態化。
第四,加強農產品現代物流體系建設。農業生產具有明顯的周期性,農產品采摘、上市、倉儲的時效性強,產銷對接對銷售渠道、市場容量、市場偏好、運輸條件的依賴性強。各地通過建設農產品冷鏈物流、加工儲存和連鎖配送等大型綜合性多功能物流中心,可調整農產品上市時間、保障農產品均衡上市、增強市場調控能力,同時減少損耗、提高質量,從而解決農產品賣難問題。但是建設農產品現代物流體系投資大、見效慢,需要各級地方政府加大扶持力度,不斷改善交通狀況、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物流效率,才能解決物流配送瓶頸問題。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農產品 賣難 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