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名家健壇名家健壇
葛鳳麟:老祖宗的東西不能丟
葛鳳麟,1955年出生,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世紀壇醫院中醫骨傷科主任,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葛氏捏筋拍打療法”第四代傳承人,第四批北京市名老中醫,現為世界中醫藥學會傳統知識保護研究專業委員會理事。
拍拍打打就能治病?說出來很多人都不信,但就是有這樣一位高人,行走醫界江湖46年,憑此祖傳“功夫”,治愈患者不計其數,享譽海內外。他就是北京世紀壇醫院中醫骨傷科主任、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葛氏捏筋拍打療法” 第四代傳承人葛鳳麟。
一拍一打治愈多年頑疾
3月12日一早,《生命時報》記者來到位于北京市海淀區鐵醫路的北京世紀壇醫院。在門診樓三層,一塊金字牌匾“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葛氏捏筋拍打療法” 格外醒目。只聽中醫正骨科傳來陣陣“噼啪噼啪”的響聲,循聲望去,有一間診室門口堵得水泄不通,撥開一層又一層的人墻,記者見到了葛鳳麟主任。
一把拍,兩張床,三只凳,便是葛大夫診室內的主要“裝備”。助手先幫患者按摩放松后,葛大夫便開始捏、揉、摳、拿,力道十足,患者不時地發出“啊”聲。在治療腰椎肩盤突出患者時,葛鳳麟都要一手勾住床,一手折起,用肘部使勁兒按壓患者的骶側下脈。長年累月下來,葛大夫的肘部磨出了一層厚厚的老繭,肘骨也略有變形。反復使用的健身拍,每年也要拍斷一兩只。
這柄名為“葛氏健身拍”的獨門利器,已于1988年申請了國家專利。“噼啪噼啪”看似隨意,其實門道很深。葛主任說:“根據患者病情不同,拍打的力度和節奏也不同。我們身上有72對脈位,用24種不同的手法反復不停按揉,按照四條線來拍打,能夠達到疏通經絡、治病強身的功效。”
一位有嚴重骨刺、腰椎間盤突出的患者,經過治療后直呼“輕松!舒服!”在門口候診的張奶奶曾患有嚴重的坐骨神經痛,每天都坐立不安、嚴重失眠,經過葛大夫的10次治療,她說:“腿腳也利索了,睡眠也好了,以前都是坐輪椅來,這幾次都是自己走過來的。”葛鳳麟笑言:“一般都是病情很重了,不想做手術,才‘流落’到我這兒。”期間,一位從外地趕來的患者為表謝意,親自送來豬蹄,邊鞠躬邊說:“您這個工作太費體力了,要多吃些肉,好好補補。”
“綠色療法”影響海內外
“葛氏療法傳承百年”“佛心神手杏林奇葩”“妙手回春仁德濟世”……掛在診室墻上一幅幅題字匾額,訴說著一段關于國醫技術的百年傳承。“葛氏捏筋拍打療法”源于《易筋經》,由葛鳳麟的曾祖父葛獻寶創立,至今已有150多年的歷史。
葛鳳麟祖籍山東蓬萊,兒時在遼寧錦州長大。他的父親葛長海是我國老一輩骨科專家,憑借著家傳的“手藝”,他在參軍期間給不少士兵治療了筋骨傷痛。復員后,他就一直跟隨父親從醫,并在1978年協助父親對捏筋拍打正骨療法進行研究和整理,出版了《捏筋拍打正骨學》。10年后,他又結合《醫宗金鑒》和“少林拳術精義”,獨創了少林氣功健身拍,并獲得了國家專利。
葛鳳麟說,中醫是真正的綠色療法,但長期以來,人們看重中醫的保健作用,卻忽略了其治病救人的本質。在他的努力下,“葛氏捏筋拍打療法”影響日益廣泛。如今,“葛氏捏筋拍打療法”已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國家也批準成立了“葛氏捏筋拍打療法分會”,來研究、挖掘、完善、傳承、發揚綠色療法。全國從事中醫骨科的多是葛氏傳人,學子遍及海內外。
“給人看好病才是硬道理”
幾十年的臨床經驗,讓葛鳳麟練就了“絕活兒”:病人一進門,看走路的姿態、說話氣度、舉手投足,就能對病情掌握得八九不離十。
葛鳳麟認為,“傳承中醫,一要多看病人,二要拜個好師傅,跟學歷無關。他常說:“不要太在乎文化高低,給人看好病才是硬道理,好中醫都是病人磨礪出來的。”
他的手藝源自傳承,卻也不墨守成規。葛鳳麟說,中醫發展不能排斥西醫。借助現代醫學,可以實現更精準的診斷和治療。比如,過去診斷病情可能要做各種肢體實驗,現在通過一張X光片就能查清病灶。但同時,診病也不能依賴片子,因為那些尚未構成器質性病變的疾病,影像學看不出來,醫生必須有自己的判斷和思考。
對于中醫的未來,葛鳳麟很擔憂:“很多學生覺得中醫又苦又累,掙錢不多,都不太愿意干。”自己的兒子葛少俠也是在大學畢業后,才意識到“家傳功夫”傳承的重要性。葛鳳麟卻說:“傳誰無所謂,最重要的是老祖宗的東西不能丟。”
編輯:趙彥
關鍵詞:拍打 治病 綠色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