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樂觀社會 樂觀社會
自閉癥康復教師:用愛喚醒“星星的孩子”
中新網濟南4月2日電 (趙曉)用鮮花編織裙擺、拼紐扣搭建房子、拿畫筆勾勒海底世界……百余幅看似普通的兒童畫,卻有著不同的意義。畫作的作者是被稱為“星星的孩子”的自閉癥兒童。
這些美術作品近日在山東省濟南市尚豪美術館展出。4月2日是第11個“世界自閉癥日”,記者走進濟南安安特殊兒童康復中心,探究這些溫暖細膩的“童話世界”背后的故事。
據2017年發布的《中國自閉癥教育康復行業發展狀況報告Ⅱ》估算,中國自閉癥患病率約1%,自閉癥人群超1000萬,并以每年近20萬的速度增長。據不完全統計,中國0到14歲的兒童患病者達200余萬。
五彩斑斕的教室里,孩子們或在家長陪同下安靜地堆積木,或在老師帶領下拍拍手、拉圓圈。與普通學校相比,這里的聲音有些單調。
“90后”張倩是安安特殊兒童康復中心的一位老師。記者到訪時,她正笑著帶孩子和家長做游戲。“剛來的自閉癥孩子對環境不熟悉,要盡量爭取和他們握握手、抱一抱、摸摸頭,慢慢加深親近感”。
因為喜歡與孩子相處,畢業后,張倩到康復中心任教,至今已兩年多。“自閉癥孩子個體差異大,每個孩子的癥狀和情況都不一樣”。
拉開張倩的衣袖,記者看到她手臂上深淺不一的疤痕。“有的孩子情緒不穩定、自控能力較弱,有傷人舉動,但沒有一個老師會因為孩子的這種行為生氣”,張倩說,自閉癥兒童比普通孩子更需要愛與關懷,當他們情緒不受控制時,要積極引導、盡快安撫。
“上帝關上一扇門,我們就要付出愛心與耐心,為他們打開一扇窗”。已在康復中心工作10余年的華逢云是一名殘障人士,對自閉癥孩子的經歷更感同身受。
“很多自閉癥孩子存在社交障礙,無法正常與外界進行溝通”,華逢云說,孩子們一點點的改變,都是老師們堅持下去的理由。“當一個幾乎沒有語言能力的孩子經過一段時間治療,能聽懂簡單指令,從口中說出一兩個詞時,我們內心充滿了興奮和感動”。
目前華逢云在康復中心負責聽覺統合訓練,用音樂療法安撫孩子情緒、改善語言理解障礙等。在她看來,家長陪同能讓孩子更有安全感,老師與孩子建立相互信任關系是治療的關鍵。
“自閉癥兒童是一個特殊群體,但他們內心世界很單純”,濟南市安安特殊兒童康復中心校長王衛紅說,自閉癥越早發現,越早治療,效果越好。康復中心通過開設多元的訓練教育課程,讓孩子逐漸提升語言、社交、認知和生活自理能力,能夠真正融入社會。
“希望全社會對自閉癥兒童多一些包容和理解,了解他們、接納他們,幫助他們走出孤獨、融入集體。”王衛紅說。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自閉癥 孩子 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