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匯聚強大力量
核心要點:
■ 充分認識新時代科技創新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中的基礎和戰略支撐地位,樹立進軍世界科技強國的強大自信。強化科技支撐,協調推進“七大戰略”;強化前沿創新,進軍世界科技舞臺中央;緊扣國家需求,服務強國戰略;建設國家創新體系,推動科技經濟深度融合;夯實科技強國建設的人才根基。
■ 深刻領會、準確把握新時代科協組織的新方位新使命,自覺在新時代戰略部署中找題目、做文章。深刻認識我國社會發展主要矛盾歷史性變化對科協組織的新要求;深刻理解當代科技和產業變革對科協組織的新挑戰;深刻理解加快建設人才強國、“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對科協組織的新要求;深刻認識增強群眾工作本領、夯實黨的執政基礎對科協組織的新要求;深刻認識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對科協組織的新要求。
■ 大力建設科技創新價值共同體,廣泛匯聚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磅礴力量。大力強化群眾組織力,做堅定執行黨的群眾路線的創新先鋒;持續提升思想創造力,做服務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創新先鋒;著力提升戰略支撐力,做現代經濟體系建設的創新先鋒;顯著提升文化傳播力,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創新先鋒;持續擴大國際影響力,做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創新先鋒。
資料圖
黨的十九大繪就社會主義現代化新時代新征程的宏偉藍圖,激蕩人心、催人奮進。在新的歷史方位上,廣大科技工作者站在推進歷史變革的潮頭,肩負更加神圣的使命。作為黨聯系科技工作者的橋梁紐帶,中國科協堅定不移地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勇當推動創新發展的時代先鋒,最廣泛地匯聚起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磅礴力量,奮力譜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壯麗篇章。
一、 充分認識新時代科技創新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中的基礎和戰略支撐地位,樹立進軍世界科技強國的強大自信
黨的十九大深刻闡明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基本方略,為科技工作和群團事業發展提供了基本遵循和指南。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必須按照學懂弄通做實的要求,深刻理解習近平總書記“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的重大戰略判斷,緊緊圍繞黨和國家的中心任務,以科技第一生產力的持續躍升躋身世界科技強國行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航船破浪前進注入不竭動力。
強化科技支撐,協調推進“七大戰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鄉村振興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軍民融合發展戰略,是緊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任務。“七大戰略”的實施,科技創新貫穿其中,具有基礎性戰略支撐地位。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必須依靠科技創新。
強化前沿創新,進軍世界科技舞臺中央。沒有強大的科技創新力,就沒有進入世界科技強國的通行證。充分估量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歷史交匯的機遇和挑戰,在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等方面實現重大突破,是基礎研究科技工作者肩負的重大使命。我們必須搶抓機遇,為世界科技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做出更多的中國貢獻。
緊扣國家需求,服務強國戰略。建設科技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網絡強國、交通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是新時代我國綜合國力發展的戰略目標。為實現這些戰略任務,我們必須在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方面實現更多突破。這是強大的需求牽引,更是科技創新的方向。
建設國家創新體系,推動科技經濟深度融合。創新驅動是發展的新引擎,改革是點火器。建設富有活力和中國特色的國家創新體系,形成技術創新與產業發展有機協同、雙向互動,全社會創新創造活力充分迸發的中國創新模式,是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的重大任務。要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鼓勵更多的社會主體投身創新創業,推動企業真正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要進一步創新協同方式,推動人才、技術、資本等創新要素的充分涌流和高效配置,實現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與市場協同發展,促進科技與經濟的深度融合。
夯實科技強國建設的人才根基。民族復興,人才為先。堅持以人才為核心是黨的群眾路線在科技工作者隊伍建設中的具體體現。培養造就一大批具有國際水平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充分釋放人才紅利,是推動人才隊伍建設的重點和方向。要放眼世界,持續打造近者悅、遠者來的全球最優創新創業生態環境,在人才全球流動的大循環中增強中國的向心力感召力。
二、 深刻領會、準確把握新時代科協組織的新方位新使命,自覺在新時代戰略部署中找題目、做文章
新時代新征程新任務對科技創新提出前所未有的戰略需求,科協工作必須對標黨的十九大報告要求,圍繞世界一流水平,強化創新思維和主動擔當,在服務國家戰略和人民需要中拓展事業發展的廣闊空間,切實把黨的十九大精神貫徹落實到科協工作的各環節各方面。
深刻認識我國社會發展主要矛盾歷史性變化對科協組織的新要求。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關鍵在于發揮創新第一動力和人才第一資源的引領作用。為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提供戰略支撐,必須堅持科技創新和體制創新雙輪驅動。科協組織要善于發揮開放型、樞紐型、平臺型的組織優勢,有效凝聚起科技工作者和產學研各方力量,在創新發展的主戰場有更大的作為和擔當。
深刻理解當代科技和產業變革對科協組織的新挑戰。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孕育興起,將對未來世界競爭格局產生重大影響。科協組織必須在識變中求變,善察端倪于青萍之末,準確把握當代創新變革的態勢和規律,堅定創新自信強化創新作為,以新的姿態全面迎接新一輪科技產業變革的挑戰,團結引領科技工作者時刻走在時代發展的前列,當好推動國家創新發展的排頭兵。
深刻理解加快建設人才強國、“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對科協組織的新要求。要堅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要求,扎實履行科協組織為科技工作者服務的天職,在開放流動的國際人才競爭環境中把握人才發展規律,全面提高服務科技人才的工作本領。樹立為科技工作者擔當的意識,著力推動創新創業環境不斷優化,維護好科技工作者合法權益。
深刻認識增強群眾工作本領、夯實黨的執政基礎對科協組織的新要求。做好科技工作者工作是科協組織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的使命。新時代科協組織需要把群眾工作本領作為必須全面增強的工作本領,強化政治思想引領,使廣大科技工作者始終堅定不移跟黨走,創造充滿生機活力的中國特色科技群團工作方法,不斷拓展中國特色群團發展道路。
深刻認識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對科協組織的新要求。在全面開放的經濟社會和文化體系中,科技創新的合作交流將更加突出人文特色和民間主渠道,中國科技人員將在攜手世界各國同行開展協同創新中,為人類的文明進步和全面發展注入強勁動力,中國的創新故事、創新方案將更全面地展示于世界,中國的科技人員也將在世界科技舞臺中央展現更加強大的影響力。一個多元包容、協同互惠的科技創新價值共同體,將成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有力支撐和重要內容。
三、 大力建設科技創新價值共同體,廣泛匯聚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磅礴力量
科協組織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智庫、學術、科普為重點,以國際化、信息化、協同化為導向,以加強黨的建設、全面從嚴治黨為根本保證,構建科協事業協同發展新格局,推動“為科技工作者服務、為創新驅動發展服務、為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服務、為黨和政府科學決策服務”的職責定位落地生效。
大力強化群眾組織力,做堅定執行黨的群眾路線的創新先鋒。旗幟鮮明講政治,在科協系統深入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按照中央要求認真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適應信息化要求推動開展“智慧黨建”,自覺肩負起加強科技界政治建設的使命任務。堅持問題導向,秉持服務理念,以科技工作者為中心,服務他們的現實需求。聚焦提升科協組織活力,大力加強高校、非公企業、新型科研機構科協組織建設,積極探索面向港澳臺、“一帶一路”國家和歐美華人科技工作者發展區域性科技組織,形成廣聚天下英才的網絡體系。
持續提升思想創造力,做服務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創新先鋒。充分發揮科協參與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和推動社會治理獨特優勢,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建言獻策,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貢獻力量。落實黨中央關于建設高端科技創新智庫的要求,發揮科協組織人才薈萃、智力密集的優勢,與全球頂尖科研機構和科技智庫建立以我為主的長期實質性交流合作機制,面向世界科學前沿,面向全國科創中心建設、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和“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最大限度匯聚全球創新戰略共識,服務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科學決策。
著力提升戰略支撐力,做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的創新先鋒。圍繞創新驅動發展和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目標,打造進軍世界科技舞臺中央的學術高地,顯著提升對國際一流科技人才的吸引力。加強世界一流學會建設,打造一批世界一流學術期刊,培育一批具有世界影響的品牌主場學術會議,推出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學會獎項,努力掌握全球學術引領和學術評價主動權。推進科技經濟深度融合,聚合政產學研資源,健全完善成果轉化對接服務機制和政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研究提出學術團體的產品標準、技術標準,幫助科技工作者跨越成果轉化的“死亡之谷”,服務現代化經濟轉型升級。
顯著提升文化傳播力,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創新先鋒。大力弘揚中國科學家以身許黨、以身許國的崇高精神,引導科技工作者堅定文化自信和創新自信。深化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教育,加強科研誠信與科技倫理建設,為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營造良好學術生態。把持續提升全民科學素質作為根本目標,做大做強“科普中國”,打造信息化科普服務精品,創新升級中國特色現代科技館體系,加大科普展品研發力度,構建普惠、多元、精準的科普資源和科普服務推送渠道。建立社會動員新機制,推動院所高校企業科研設施開放共享,構建價值互聯、良性循環、持續發展的科普生態。服務鄉村振興戰略,推動農村居民科學生產、健康生活,提升生活品質。探索聯合地方政府依托大科學裝置、重大工程及地域文化、鄉村生態等共同建設文化科普小鎮,推動科普旅游,助力文化軟實力提升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持續擴大國際影響力,做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創新先鋒。配合“一帶一路”倡議,積極發展全球創新伙伴關系,構建共商共建共促的民間科技人文交流平臺和全球合作機制,為中國科學家在國際科技組織任職提供更多支持,發起和培育以我為主的國際民間科技組織,探索工程師資格國際互認機制,擴大國際話語權和影響力。配合我國標準和產業走出去戰略,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我國優勢科技產業發展模式和科普工作經驗,讓更多國家搭上中國發展的快車。廣泛開展青少年科技教育國際合作交流,打造青少年科技創新的世界品牌。積極推動成立公眾科學素質建設國際組織,促進公眾科學素質建設全球合作,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中國方案。
(作者:懷進鵬 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創新 科技 建設 世界 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