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觸摸”上海的歷史 歷史博物館首日觀眾6200余人
“觸摸”上海的歷史 歷史博物館首日觀眾6200余人
成立于1953年的上海歷史博物館,幾十年來幾經易址,終于選址在南京西路325號,以上海歷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雙館合一的面貌呈現在觀眾眼前。昨天兩館正式免費開放,多年的期盼引發觀眾早早地排起長隊,最早的排隊者5點多就到了。截至閉館,開放首日共接待了6200余人。
館方表示,按照習總書記“讓文物活起來”的重要指示,歷博的展陳體系以故事線挖掘歷史文物內涵,敘述上海故事,在體驗區注重新媒體及視覺技術的應用,在與觀眾虛實互動中呈現歷史,通過互聯網建設以大數據數字展示為核心的永不落幕的智慧博物館,致力于打造一座上海的新概念歷史博物館。
共展陳1100余件文物
上海歷史博物館館長胡江表示,上海擁有6000多年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上海既是近代中國歷史的縮影,又是近代中國光明的搖籃。上海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是一座有著光榮革命傳統的國際化大都市,在中國近現代特別是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上海歷史博物館正是全面反映上海這座城市歷史最重要的窗口。
上海歷史博物館共展陳1100余件文物,吸納上海史最新研究成果,遵循“以城市史為脈絡,以革命史為重點”的原則,全面梳理上海歷史脈絡,展現城市發展各個歷史時期的重要節點和重大革命歷史事件,和以展示中國古代文明的上海博物館、展示中國近現代藝術的中華藝術宮在定位上截然不同。
四大部分呈現上海歷史
在對于上海6000年歷史的展示安排上,館方表示,博物館分為“序廳”、“古代上海”和“近代上海”和“尾廳”四大部分,通過9個單元,綜合反映上海社會發展歷程和人文歷史特征。
底樓序廳,綜合介紹上海歷史發展脈絡和歷史地理信息。二樓是“古代上海”展廳,以6000年前的馬家浜文化拉開序幕,崧澤文化、福泉山文化、良渚文化一一展現,著重介紹上海地域范圍內從遠古到清朝中期的社會發展。
三樓、四樓展示“近代上海”,下設7個單元,“上海開埠,國中之國”、“中西交匯,城市轉型”、“辛亥革命,上海光復”、“中共創建,開天辟地”、“經濟中心,遠東都會”、“同心戮力,抗戰風云”和“爭取民主,都市新生”。
尾廳部分,則通過短片選取1949年上海解放以來社會進步、經濟發展、人民幸福生活的70余個精彩瞬間,通過視覺展項表現了上海取得的偉大輝煌成就。
觀眾每天限流1萬人
昨日上海歷史博物館首日免費開放,觀眾以老年人為主,通過蛇形欄桿井然有序地入場。歷博方面表示,為了不影響交通,博物館門口設置欄桿,由工作人員指導觀眾排隊入場。博物館每天限流1萬人次,接近限額時會及時告知觀眾。
館方也提醒觀眾,博物館每天9點至17點向市民免費開放(16點停止入館),每逢周一閉館。20人以上團體可以預約參觀,因場地限制,館內無法停車,請駕車觀眾就近尋找公共停車場。
[展廳亮點]
展出多版本《共產黨宣言》
在四樓“近代上海”展廳,展出了多個版本的 《共產黨宣言》,以銘記歷史。中共一大、上海總工會、《新青年》 編輯部舊址等上海重要革命史跡,也以多媒體互動地圖的形式呈現了出來。
海派文化也一一歷數
展廳中,除了上海出版的老雜志、老畫刊、老圖書之外,還有魯迅、茅盾、郭沫若、胡適等文化名人的珍貴手稿。而康有為、吳昌碩等人的作品展示,則反映了海派書畫的精彩紛呈。海派戲曲、戲劇則通過栩栩如生的模型展示,參觀者可選擇昆曲、海派京劇、越劇、滬劇、淮劇等劇種盡情觀賞。
鎮館之寶是百子大禮轎
博物館內有不少罕見文物讓人大開眼界。其中藝術性最強的,當屬高達2.8米、上下分7層、黃楊木雕刻、歷經10年制成的百子大禮轎,這也是上海歷史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之一。
老上海故事“摸出來”
序廳中設置了巨大的多媒體互動數字展墻,通過觸摸數字展墻,參觀者可看到唐宋元明清以來上海的海岸演變、市鎮分布等,觸摸屏還貼心地設置了兒童視角和英文版,以方便參觀者。
展廳中的老上海路名和老市鎮介紹,也十分吸引觀眾,通過觸摸屏幕,觀眾可以了解自己所熟悉區域的昔日地名和概況。上海百校校歌展示,觀眾在了解上海各所歷史名校資料的同時,可以聆聽該校的校歌。
編輯:楊嵐
關鍵詞:上海 觀眾 歷史 歷史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