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聲·政情>參考 參考
減負之戰(zhàn)再下一城 給“競賽熱”全面降溫
“競賽熱”背后的隱憂
不光是學生和家長,學校也有自己的“負擔”需要減。
一位小學校長表示,小升初免試就近入學的政策實施后,一些中學在學生入學后對他們進行學業(yè)水平測試,從而大概分辨那些小學的教學水平如何,這些成績同時會傳導給家長。“對小學來說,這是一種壓力,我們要保持住自己的水平,不能因為不考試就砸了牌子,我們要讓家長放心送孩子上學。”
而如何保持教學水平,其中的度如何把握,十分考驗智慧。
人大附中校長翟小寧坦言,這份文件的頒布,平息了一些地方存在著的浮躁之氣,有利于學校教育水平的提升,讓學校能潛心辦學,安心育人。“教育工作者應該把主要精力放在教書育人上,放在課堂教學上,潛心研究教育規(guī)律,不斷提升教師的教育內涵,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不被各種虛名所累,以優(yōu)異的教育成果和育人成效回答好‘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這個重大問題。”
“一些‘山寨社團’‘離岸社團’借機行事,組織各種競賽,熱衷各類掛牌,設立表彰名目,表面上熱熱鬧鬧,實際上于學無補,干擾了正常的教學秩序,也違背了育人規(guī)律,最終受害的是青年學子,受損的是中國教育。”翟小寧說。
北京市第十八中學校長管杰這樣說:“事實上,許多學生參加競賽既非對該學科有特殊的愛好,也不是學有余力,而是任務驅動使然,是為升學而趕鴨子上架的,競賽給這些學生帶來了沉重的負擔。而功利化背景下的學科競賽,只是讓初中生考高中的知識,讓高中生考大學本科的知識,并非是要將自己該學的本領掌握得更加扎實,只是提前學習了自己今后一定會學到的東西。”
江蘇省南通市教育局基礎教育處副處長陸海峰這樣形容,“獎狀一屋子,工作老樣子”。“不少評估表彰活動組織轟轟烈烈,驗收草草收場,學校參與就發(fā)一塊銅牌。有的學校門口掛滿各類獎牌,甚至在‘牌滿為患’后放置在庫房里,‘留之無用,棄之可惜’”。
減負,如何落到實處
盡管知道負擔重,盡管不想“牌滿為患”,大家還是沿著固有規(guī)則,給自己“加擔子”。原因何在?減負如何能落在實處?
在剛剛過去的全國兩會,教育部部長陳寶生曾表示,會努力回應老百姓對教育的“十大期盼”,這“十大期盼”的第二條,就是“不要擇校,不要出現(xiàn)‘大班額’,能夠公平地享受優(yōu)質教育資源”。
課外培訓班催生各種競賽,而競賽增多又反過來催生培訓班興起,一環(huán)一環(huán),學生、家長、學校都被裹挾其中,這陸續(xù)出臺的文件組合拳,精準打擊基礎教育層面出現(xiàn)的各種額外負擔,讓學校可以“安安靜靜辦教育”,讓學生、家長可以“心無旁騖,放心學習”。
但是,楊銀付認為,僅有文件是不夠的,他表示,“營造良好教育生態(tài)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需要做的還有很多。例如要加強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切實改變‘學校減負、家庭增負,校內減負、校外增負’現(xiàn)象,形成家校社育人合力。例如要在全社會大力宣傳普及‘適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促進孩子全面而有個性的發(fā)展’等教育理念,著力加強終身學習和人才成長‘立交橋’的制度設計等”。
儲朝暉認為,一方面應該從評價體系入手,盡快建立多元評價體系。“教學,必然需要評價。課外培訓班、林林總總的競賽,正是說明了‘評價體系還不夠健全’,盲目性還很多。”
另一方面,應該繼續(xù)消弭校際差距,“校際差距的存在,給這些外部的培訓、競賽以可乘之機”。
江蘇省泰州市政協(xié)副主席、市教育局局長奚愛國認為,規(guī)范管理不是簡單做減法。在基層調研中,他發(fā)現(xiàn),基層學校教師群體受表彰的機會不多、且受益面小。“今年年初,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fā)了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明確提出要加大教師表彰力度。基層教育部門要抓住這一有利契機,將表彰的杠桿多向教師隊伍傾斜,充分發(fā)揮激勵的正向作用。”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競賽 家長 減負 課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