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爽夜夜高潮高清视频,久99久女女精品免费观看69堂,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91精品啪国产在线观看

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為航天經濟釋放更多政策紅利

2018年03月14日 16:02 | 作者:子長 | 來源:南方日報
分享到: 

繼去年6月首次成功發射兩顆視頻微納試驗衛星后,珠海歐比特宇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日前宣布,由該公司自主研發的“珠海一號”第二組衛星目前正進行出場試驗,計劃將于本月底或下月初發射。更早之前的2016年11月,分別由兩家民營航天初創企業主導的微小衛星“瀟湘一號”和微小衛星星座“麗水一號”也先后被送入太空。一時間,民營企業爭相“放衛星”,成了熱門現象。

說到民營企業發射衛星,很多人肯定會認為是“登天之難”。一方面,航空航天技術本身在常人看來就非常高精尖,甚至有些神秘色彩;另一方面,相關方面的科研往往需要大量的資本和人才投入,容易讓人望而卻步。不過,隨著技術的發展,這樣的局面已在部分具體領域發生了改變。微納衛星就是其中一例,自上世紀80年代問世以來,技術的日益成熟,使其在研制成本、發射難度、靈活性等方面具備了極大的優勢,不僅在國際上廣受認可,并具備了廣闊的應用前景。在技術和資本浪潮的推動下,商業和民用衛星項目成了全球熱點。據央視報道,統計顯示,去年全球近120家風投為商業航天公司提供了39億美元的投資,創下了歷史紀錄;僅前8個月,全球發射衛星數量就達到了310顆。

相比于技術和資本,我國民營企業參與和分享航天經濟最需要跨越的是政策門檻。近年來,包括百度CEO李彥宏、漢能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李河君在內的多位全國政協委員都曾呼吁,在中國航天已經具備從國防走向民用、從政府主導走向政府與民間合作開發的主客觀條件下,應鼓勵民營企業進入火箭、衛星發射等航天領域,為我國商業航天產業的發展添磚加瓦。正是在這種背景下,2014年10月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決定,支持和引導民間資本參與衛星導航地面應用系統等國家民用空間設施建設,研制、發射和運營商業遙感衛星。《2016中國的航天》白皮書也指出,鼓勵引導民間資本和社會力量有序參與航天科研生產、空間基礎設施建設、空間信息產品服務、衛星運營等航天活動,大力發展商業航天。

盡管同發射了獵鷹重型火箭的美國Space X公司相比,我國民營企業在參與航空航天領域方面還存在一定的技術短板,但在運用商業化的微納衛星服務社會方面,卻有很大空間。按照歐比特的計劃,由一組衛星組成的“珠海一號”遙感微納衛星星座,將為政府社會治理、公共安全、國防建設以及通信導航等領域提供相關數據服務。業內分析人士預測,在一系列政策推動下,將會有越來越多的科技創新公司進入遙感領域,將物理模型、地理信息數據、人工智能、大數據挖掘可視化等方面的信息、技術與遙感大數據進行結合,實現遙感產業的創新應用。這不僅符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需要,而且有利于抓住全球航天經濟快速發展機遇,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

民營企業進入航空航天領域,一定程度上是對“國家隊”的有益補充,既讓“國家隊”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能專注于重大項目,又為成熟技術的商業化開辟了空間,縮短其轉為民用、直接服務大眾的孵化過程。與此同時應該看到,受限于制度因素,在民營企業參與航空行業產業方面,眼下還存在人才和技術流動等方面的制約,需要我們下大力氣深化相關領域的改革。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航天 衛星 技術 經濟 政策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