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天下 天下
擘畫大戰略 打造新格局——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四年進展綜述
新華社北京2月25日電題:擘畫大戰略 打造新格局——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四年進展綜述
新華社記者
這是歷史性的戰略抉擇。
2014年2月26日,北京。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座談會,專題聽取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匯報,中國發展大棋局,再落關鍵一子——
實現京津冀協同發展,是一個重大國家戰略,要堅持優勢互補、互利共贏、扎實推進,加快走出一條科學持續的協同發展路子來。
四年來,京津冀協同發展扎實推進,奮力開拓。一個新的區域經濟增長極,正迸發出蓬勃活力。
協同發展大格局基本形成
2018年2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聽取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編制情況的匯報。
“建設雄安新區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要保持歷史耐心,穩扎穩打,一茬接著一茬干,努力建設高水平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城市。”會議指出。
時間回到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設立河北雄安新區”的消息一經落地,引發海內外廣泛關注。
一子落,全局活。落子雄安背后,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宏偉構想,更是區域視角下的中國發展大棋局。
問題導向,戰略指引。
人口增長過快、交通擁堵、房價高漲,作為大國之都,北京的“大城市病”怎么治?京津冀三地差距過大、發展不協調的難題如何破?區域性生態環境問題如何解?一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城市群如何打造?
“通過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調整經濟結構和空間結構,走出一條內涵集約發展的新路子,探索出一種人口經濟密集地區優化開發的模式,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形成新增長極。”2015年2月10日,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九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
大規劃、大布局。四年來,京津冀協同發展著力加強頂層設計,規劃體系“四梁八柱”基本形成——
2015年6月,《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印發,一幅宏大藍圖徐徐展開。
隨后,全國首個跨省級行政區的京津冀“十三五”規劃印發實施,京津冀土地、城鄉、水利、衛生等12個專項規劃全部印發,京津冀城際鐵路網規劃、北京新機場臨空經濟區規劃、張承地區生態保護與修復指導意見等相繼出臺……
“目標一致、層次明確、互相銜接的協同發展規劃體系基本建立。”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說。
大調整、大提升。伴隨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全面部署,北京“一體兩翼”發展格局基本確立——
河北雄安新區和北京城市副中心,以北京“兩翼”之勢,為區域發展開拓新空間。
截至目前,備受矚目的雄安新區規劃框架已基本成熟,同步開展交通、能源、產業、文物等20多個專項規劃編制和30多個專題研究;政策框架制定同步開展,選取財稅、金融、科技、對外開放等重點領域開展專項研究;具有鮮明“大部制”特點的新區管理機構高效運轉;新區經北京新機場至北京城區的城際鐵路、白洋淀治理和重點地塊植樹造林等一批重大項目先行啟動……
大協同、大發展。京津冀“一畝三分地”的思維模式逐步打破,目標同向、措施一體、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新格局逐步顯現——
經濟結構不斷優化調整,北京市“瘦身提質”,“高精尖”經濟結構逐步構建,天津市“強身聚核”,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河北省“健身增效”,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
生態環境保持向好態勢,2017年京津冀區域內13個主要城市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近10%;
資源要素配置范圍擴大,2014年至2017年,三省市互派400多名干部掛職工作,河北省引進京津資金約1.4萬億元,中關村企業在津冀設立分支機構超6100家;
人口規模調控初見成效,2014年起北京市常住人口連續保持增量、增速“雙下降”,2017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2170.7萬人,是2000年以來的首次負增長。
抓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這個“牛鼻子”
天安門向東直線距離34公里,通州潞城。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工地一派忙碌景象,正在為市級行政辦公功能搬遷做最后準備。
“強化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區兩翼聯動,促進二者錯位發展、比翼齊飛。”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談緒祥說。
首都北京一度承載太多功能,資源環境容量已到極限。京津冀協同發展四年來,緊緊抓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這個“牛鼻子”,為提升首都核心功能和發展水平騰出空間。
2017年9月,新版北京城市總體規劃正式發布。“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優化提升首都功能”成為重要一章。
“這是發展思路的轉變。”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王凱說,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北京正通過主動瘦身、創新驅動,向著建設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的目標邁進。
昔日熱鬧的北方世貿輕紡城西門廣場上,一輛輛客車緩緩駛出,載著老商戶們駛向滄州的一座輕紡城,開啟新一程發展。
這是北京大紅門一座服裝市場關停疏解時的一幕。2017年,“動批”12家市場全部完成撤市疏解;大紅門45家市場全部完成撤并升級和外遷;大興區六環內61個工業大院全部關停……
從聚到疏,因舍而得。四年來,一系列疏解示范項目有序推進——
近四年關停退出一般制造業企業1992家,調整疏解各類區域型專業市場594家;全面落實新增產業的禁止和限制目錄,實施更加嚴格的準入標準;
金融機構數據中心、呼叫中心等勞動密集型后臺服務逐步向京郊和京外轉移;北京城市學院、北京建筑大學、北京工商大學等高校京郊的新校區累計入駐學生近3萬人;天壇醫院豐臺新院區投入試運行……
疏解提升,有機結合。四年來,伴隨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北京城市空間加快重塑——
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一期工程基本建成,環球主題公園開工建設,公共服務建設同步推進……
“北京正著力從以零散項目、點狀疏解為主的‘小疏解’向以點帶面、集中連片、央地協同、整體推進的‘大疏解’轉變。”談緒祥說。
重點領域率先突破 百姓享有更多獲得感
北京一路向北200多公里,河北承德灤河水畔,一個綠色大數據小鎮正在崛起。
“首批1716個機柜已安裝調試完畢并投入使用,最終將建成擁有3萬個機柜的大數據中心。”承德德鳴大數據產業園項目負責人井學豹告訴記者。
北京城六區禁止新建和擴建數據中心,而河北承德、張家口地區具有土地成本低、能源供應良好、溫度適宜等諸多優勢,迎來難得的大數據產業發展機遇。目前,承德已與京津滬等地30余家企業和社會團體開展大數據戰略合作,項目總投資約685億元。
承德的變化,只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一個縮影。
四年來,三地理順產業發展鏈條,推動建立區域間產業合理分布和上下聯動機制,實現“1+1+1>3”的效果——
北京現代汽車滄州第四工廠、首鋼京唐公司二期項目等一批重大產業項目加快實施;寧河京津合作示范區、石家莊(正定)集成電路產業基地等一批重點產業合作平臺加快建設;京津冀產業協同發展投資基金等一系列措施出臺實施。
京津冀交通一體化深入推進,三地時空距離大大縮短——
“軌道上的京津冀”正在形成;800多公里“斷頭路” “瓶頸路”打通擴容;北京新機場主航站樓主體結構全面封頂,實現京津冀主要機場一體化運營管理。
環保聯防聯控聯治和生態建設力度持續加大,三地打破行政區域限制,不斷建立完善生態管治制度——
京津冀“2+26”城市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出臺;永定河綜合治理與生態修復總體方案實施;京津風沙源治理、太行山綠化、“三北”防護林等重點生態工程持續推進。
基本公共服務共建共享,三地百姓更多享受協同發展的實惠——
由于實現異地就醫直接持卡結算,“跨省異地養老”的北京老人在河北燕達醫院看病省去了兩地奔波、繁瑣報銷之苦。
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是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四年來,三地教育合作不斷加深,醫療衛生緊密協作,京津兩市助力河北張承保地區脫貧攻堅扎實推進……區域協同發展中富含的人本理念,讓百姓更有獲得感。
深化改革創新為協同發展清障除礙
位于河北滄州的渤海新區生物醫藥產業園前,一條筆直的馬路更名為“北京大道”,而更具意義的是另一條“路”的修通——異地監管。
過去北京藥企到河北建廠,審批周期至少兩年半。在京津冀協同發展大潮下,京冀攜手首開“企業在河北、監管屬北京”的跨區域管理體制先河,入駐園區的北京藥企依然保留“北京身份”,給企業吃下定心丸。
“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向深水區邁進,政策壁壘是三地不得不認真面對的問題。”河北工業大學京津冀發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張貴說,一系列深化改革的舉措切實為協同發展清除了障礙,為百姓帶來真實惠。
37歲的張曉娟是中國地質調查局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中心員工。2017年2月起,她的單位開始從河北保定市整體搬遷至天津東麗區。然而,陸續轉移的職工卻對未來的生活劃著問號,戶口問題是大家最擔心的。
2017年7月,由天津公安部門牽頭,聯合人社、教育部門,主動向壁壘“開刀”,對京冀成建制引進企業、科研單位職工在原企業所在地繳納的社保,視同在天津繳納,準予在天津申報成建制落戶。張曉娟成為新政的首批受益人之一。
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過程,也是三地通過自身實踐為全國改革探路的過程。
三地與中國鐵路總公司共同出資成立京津冀城際鐵路投資公司,通過投資一體化帶動區域軌道交通網絡一體化;京津冀率先實行通關一體化改革,通關時間平均縮短41天;京津冀區域銀行業風險分擔、支付清算和異地存儲互惠互通等進展加快……
面對前行中的困難,既要尋求最大公約數,積極穩妥推進;更要著眼長遠,協調好短期和長期利益。“京津冀協同發展破浪前行,深化改革是根本動力。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打破行政壁壘,為推動全國區域協同發展探索出一條新路子。”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張軍擴說。
剛過去的2017年,是《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規定的近期目標收官之年。隨著中期目標的展開,京津冀協同發展步入“快車道”。
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為“牛鼻子”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雄安新區——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黨的十九大為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吹響新的動員令。
矚目未來,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區域整體協同發展改革引領區、全國創新驅動經濟增長新引擎、生態修復環境改善示范區將呈現在人們面前,京津冀將更具生機和活力。(記者安蓓、孔祥鑫、李鯤、高博、齊雷杰)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 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