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爭鳴 爭鳴
博物館 城市的文化客廳
2017年,一檔被譽為中國版“博物館奇妙夜”的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引爆電視、網絡和微信朋友圈,成為現象級文化綜藝節目。“九大博物館原來這么好看,你去過幾個?”“節目里的這些國寶你都親眼見過嗎?”等話題也在一夜間成為熱搜度最高的網絡話題,激發了眾多游客奔赴各大博物館的熱情。一時間,博物館成為熱門的旅游“打卡目的地”,而迅速興起的“博物館熱”也折射出了整個社會對文物、對文化遺產的空前關注和重視。博物館以極具創意的形式、年輕化的表達為公眾搭起一座走進歷史文化的橋梁,并正在成為城市的文化客廳。
從博物館熱到博物館游 優秀傳統文化深入人心
1月28日,來自貴州的張玨一家早早地就在陜西歷史博物館門口換好了票,排隊等待入場。“去年假期就帶孩子來過陜西歷史博物館了,今年看了《國家寶藏》,他說還想來看看,我們就趁著寒假帶他來了。讓孩子看到真實的文物是對我們國家歷史文化的另一種認識,也算一種游歷和學習。”張玨告訴記者,“雖然基本陳列關閉改造了,但能看到這次的陜西周秦漢唐文物精華展也算不虛此行吧。”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博物館一夜之間成為眾所矚目的“網紅”,像張玨一樣“為一座博物館赴一座城”的外地游客不在少數,博物館游悄然興起。據攜程網數據顯示,自2017年12月初《國家寶藏》開播以來,通過“博物館”搜索國內旅游產品的數據上升了50%,行程涵蓋博物館的旅游產品預訂人次同比增長1.3倍。隨著節目熱度的攀升,這一漲勢仍在持續。
憑借歷史和人文方面的顯著優勢,北京、西安和南京三地的博物館旅游線路格外受到游客青睞。據省文物局統計,2017年,我省博物館共舉辦各類展覽789個,較上年增長24%;參觀人數達3950萬人次,其中免費開放博物館參觀人數超2500萬人次。在攜程網統計出的國內十大熱門博物館景點中,我省就占據三席。
據陜西歷史博物館工作人員介紹,《國家寶藏》節目的熱播的確形成了一定的話題效應,引發了市民對傳統歷史文化的關注。近兩年,隨著人民精神文化消費水平的提升,觀眾對于參觀博物館的熱情已經顯現出來,而且青少年觀眾也越來越多了。2017年,陜西歷史博物館全年開放319天,共接待中外游客2713465人次,其中有組織的學生研學參觀人數203896人次。
從小眾文化到公眾文化 博物館教育功能日益凸顯
與純粹的城市觀光相比,博物館更能滿足游客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讓游客加深對一個城市甚至是一個國家的感性認識,越來越多的游客前往博物館不再只是走馬觀花式的游覽,而是更加注重深層次的體驗和博物館的教育意義。
“想要了解一座城市,首先要走進這座城市的博物館。最初前往博物館只是工作需要,而當我在博物館里看到那么多凝聚了古人智慧的稀世珍品,通過這些珍貴的文物看到人類歷史發展的脈絡,真的是非常振奮、非常激動。慢慢地,逛博物館就成了我的愛好。”來自重慶的新媒體工作者易苗告訴記者,他來了西安很多次,每次都會去一座博物館參觀,現在基本把西安知名的博物館逛遍了。
西北大學的大學生講解員李冰音,已經利用課余時間在陜西歷史博物館從事講解工作兩年了。在她所接待的觀眾中,年輕人居多,父母帶孩子前往參觀的也占了很大比例。“家長們越來越重視博物館這個社會教育環境,我接待過的親子游觀眾中,無論家長本身對博物館是否感興趣,無一例外的是,他們都希望孩子能從中學到更多課本上涉及不到的知識。”李冰音說道。
近幾年,我國青少年參觀博物館的人次,每年以超過20%以上的速度增長,博物館教育的內容也越來越豐富多彩。為了迎合年輕觀眾的喜好,我省許多博物館都在展覽主題、展品陳列、講解和深度體驗上作出了更多嘗試:從《熠熠青銅光耀四方——秦晉豫冀兩周諸侯國青銅文化展》到《唯寄歌舞寓長安——陜西古代樂舞文物特展》,從陜西自然博物館文化場景式的解讀自然奧秘、講述天文知識到陜西歷史博物館通過答題方式進行的“陜西歷史文化使者”評選活動,從聽取講解員對文物本身的價值和其背后歷史文化的講述到在專家指導下親手體驗文物修復,博物館以更具立體感的教育形式,將豐富的歷史、藝術、自然、科學知識以直觀生動的方式傳遞給每一位走進博物館的觀眾。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博物館 文物 陜西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