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爽夜夜高潮高清视频,久99久女女精品免费观看69堂,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91精品啪国产在线观看

首頁>收藏資訊收藏資訊

狗年說狗

2018年02月06日 19:21 | 作者:袁靖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希望我們對中國古代狗的研究,能夠更加全面地展示古人與狗的相互關系,能夠講述更加有趣的、有科學依據的故事,能夠為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增加新的元素。

    漢陽陵彩繪陶犬

漢陽陵彩繪陶犬

自2018年2月16日開始,就是農歷戊戌年了。距今3000多年前中原地區的農業人群把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巧妙地結合到一起,形成60年一個甲子的干支紀年法,可以反復循環。以前據中法學者的考證,自公元48年內蒙古地區的游牧民族與陜北地區的漢人融合后,開啟了十二生肖紀年與干支紀年結合到一起的歷史。但是最近幾十年來,隨著湖北省云夢縣睡虎地秦簡等古代文獻的出土,證明在戰國及秦代(至少在公元前3世紀)的《日書》中已經存在與十二生肖相關的記載,這對我們探討十二生肖的來由是一個重要的啟示。現在,人們一般不會提及自己生于農歷哪一年,但對于自己的屬相還是牢記于心的,戊戌年的“戌”對應十二生肖中的“狗”,所以戊戌年是狗年,是全部屬狗的人的本命年。

狗是家養動物,說到狗,當然首先要追究它的起源。狗的基因證據揭示出世界上不同地區的狗都來自古代人類對于灰狼的馴化。從事生命科學的研究人員依據現代狗的DNA研究結果,認為狗的馴化起始于15000年前的中國長江以南地區,這個地區很可能是唯一的狗的馴化中心。但是,這個觀點與我們動物考古學研究的結果有明顯的抵牾之處。我們發現,作為狗的祖先的灰狼化石主要出現在中國北方地區,南方地區十分少見;另外,南方地區距今10000年左右的幾個遺址中出土了動物遺存,但是均沒有發現狗的骨骼。迄今為止,依據測量數據、形態觀察和數量統計等結果,可以判定狗的骨骼最早發現于距今10000年左右的河北省徐水縣南莊頭遺址。由此可見,中國最早的狗至少出現在距今10000年左右的華北地區。動物考古學研究的是古人留下的動物遺存。我們認為,通過科學發掘、科學研究獲取的實證性證據更具有說服力。

當然,DNA研究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我們已經與從事生命科學研究的學者商議進行合作研究,即把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距今10000年至距今4000年這個時間段劃分為1000年一個單位,挑選屬于不同地區、不同時間段的狗骨遺存,開展包括DNA在內的多項研究,從而得出科學的結論。文理兩個學科的學者都為這個科學設計興奮不已。放眼世界,只有中國有條件以這樣的時間尺度、空間范圍和文化的持續發展為背景開展獨立研究,我們的研究結果當引起世界的矚目。

狗是最早出現的家養動物,自從有了狗,人類在走向文明的路途中就不再孤單了。《禮記·少儀》歸納當時狗的用途,“一曰守犬,守御田宅舍也;二曰田犬,田獵所用也;三曰食犬,充庖廚庶羞也。”即狗有作為警衛犬、獵犬和肉食這樣三種功能。

通過對距今10000年到秦漢建立之前、分布在黃河上下、長江南北的數百個考古遺址出土的狗的骨骼進行分析,各個遺址中出土的狗的骨骼總數都有限,基本上沒有超過遺址中出土的全部哺乳動物總數的10%。把史前時期的經濟基礎與夏商周時期的經濟基礎進行對比,可以看出兩者相差極大,比如豬、牛、羊、馬的數量和比例都有明顯的區別,唯獨狗的數量,基本上沒有變化。生活在史前時期的古人與生活在夏商周時期的古人與狗相處的方式大致相同,即狗成為家畜以后,可能會對人類的狩獵技巧及人類的安全性有所幫助,但是絕對沒有像家養的豬、牛和羊等動物一樣,對人類獲取肉食資源的方式及肉食結構帶來很大的變化,對人類生產力的發展起到很大的作用,對人類社會的文明化進程產生很大的影響。

我們在考古遺址中發現的狗骨大多是破碎的,證明這些狗在當時是被人食用的。但是一只狗的肉量一般不會超過10公斤,由于狗骨出土的數量很少,所以狗肉在當時古人所食的肉量中所占的比例極小,我們基本上沒有發現古人注重吃狗肉的動物考古學證據。但是在漢代的畫像石上專門有屠狗的畫面,依據文獻記載,在先秦時期和歷史時期,一些特定的區域存在食狗的習俗。我們期待在今后的考古發掘和動物考古學研究中有新的發現。

考古發掘證實,在陜西、河南、河北和山東地區發現的數十處先秦時期的車馬坑中,都發現出土家犬的現象,不少家犬的頸部系銅鈴。以河南省三門峽市虢國墓地為例,狗是車馬坑中不可或缺的隨葬品。一般以1車2馬或4馬配1狗的組合出現,這些狗可能顯示出當時戰爭中形成的車馬狗組合。這大概是“效犬馬之勞”的來由。

在古代的畫像石和繪畫中,都有狗作為獵犬幫助古人狩獵的場景。狗所具備的敏銳的視覺和嗅覺,在搜尋野獸、捕捉獵物中發揮了特殊的作用。

狗在精神領域也有自己的地位。早在甲骨文中就有關于用狗祭祀的記載。我們在屬于商代的墓葬中,常常發現在墓穴中挖腰坑埋狗的現象。比如在河南省安陽市殷墟這個商代的都城遺址中,專門挖腰坑埋狗的墓葬占有很高的比例,而在反映日常生活的文化層中卻沒有發現多少狗,證明當時存在用狗隨葬的風俗。我們在甘肅東部地區先秦時期的墓葬中也發現腰坑中埋狗的現象。由于在甘肅東部地區早于先秦時期的墓葬中從未發現埋狗的習俗,而這個發現又與清華簡中提到的周武王滅商之后,殷人反叛,周人再次東征,消滅叛軍,將殷人遷到甘肅東部地區的記載相吻合。歷史研究中關于秦人的來源有東來和西來之爭,動物考古學研究的成果,為我們正確認識秦人的來源提供了重要的證據。

希望我們對中國古代狗的研究,能夠更加全面地展示古人與狗的相互關系,能夠講述更加有趣的、有科學依據的故事,能夠為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增加新的元素。

(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研究員)


編輯:楊嵐

關鍵詞:研究 動物 漢陽陵彩繪陶犬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