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深·觀察深·觀察
歸途,數十億人次的變與不變
新華社北京2月1日電 題:歸途,數十億人次的變與不變
新華社記者黃浩苑、丁靜、余賢紅、張睿
在廣州工作的張渝每年回重慶,需要坐20多個小時的普通列車,今年坐上剛開通的渝貴高鐵,她只花了7個多小時就邁進了老家的門檻,“便捷、舒適”是張渝的直接感受。
2月1日,為期40天的春運大幕開啟。這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人口大遷徙,見證著時代的變遷,在返鄉旅途變與不變之間,越來越多的旅客踏上通往春天的歸途。
新華社圖
快點,再快點!不斷“縮短”歸途
“K241次列車,即將出發!”1月31日11時許,南鐵鷹潭機務段火車司機余向陽一切準備就緒。“春運即將開啟。從蒸汽機車時代到內燃機車再到電力機車,動車、高鐵,變化太大了!”他說。
在余向陽25年春運工作中,他記錄了84本司機手賬,寫了25年春運的所見所想。“旅客多,人員雜,登車亂,到處是挑著扁擔、肩扛背包、三五成群追車奔跑的旅客,切記待人員全部上車后再發車。”這是第一本司機手賬中中記錄下蒸汽機時代春運的場景。
春運的變遷,是觀察中國日新月異發展的窗口。一本手賬就是一段春運小印記,刻畫出年年人們歸途的不同。
從內燃機車到電力機車,余向陽等了8年,隨著高鐵時代來臨,機車的速度一快再快!高鐵動車縮短了人們的歸途。
過去,“中國春運看鐵路,中國鐵路看廣州。”以快速、普通列車為主的廣州站日發送旅客高峰從2010年春運后逐年下降,至今年春運預計不超過16萬人次,而預計2018年春運高峰期,全國客流量最大的高鐵車站——廣州南站日發送旅客超32萬人次。
出行結構正發生變化。國家發改委等九部委會商預測,春運期間道路發送旅客量首次下降,鐵路和民航客流保持高速增長,預計全國發送旅客近29.8億人次。
記者了解到,“復興號”繼續擴容首次加入春運,動車組旅客發送量將接近六成;西成高鐵、渝貴高鐵、蘭渝鐵路等一批鐵路新線相繼開通,“蜀道難”“黔道難”顯著改善,春運期間預計全國鐵路發送旅客約3.9億人次。
航空正日益平民化。越來越多的農民工乘機回家,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乘機旅游。春運期間,全國民航預計發送旅客6500萬人次。截至1月23日,航空部門批復加班包機近1.65萬班。
道路客流仍是主流,階段性是道路出行顯著特點。不斷改善的路網環境和路況,使私家小轎車出行大幅增長。今年全國仍將有24億多人次,在超過470萬公里的公路上奔馳。
動動指尖,“不吃不喝”排隊購票時代遠去
“放票那天,我用手機客戶端刷票,5分鐘過后訂單提交成功,買到回家過年的票。”陸瑗瑗說。
來自廣西南寧的陸瑗瑗大學畢業后留在廣州工作,前些年為了買一張回家的車票,“恐怖經歷”讓她記憶猶新:去售票大廳里排隊,忍饑挨餓,不敢喝水怕上廁所,焦灼地要排4個小時。“現在買票便捷通暢多了,不需要像當年那樣不吃不喝‘望穿秋水’。”
不僅票難買而且熱門線路一票難求。“上世紀90年代,一張廣州到成都的硬臥票,150元能炒到900元。”廣州火車站保衛科科長朱海濱說。
春運的變化不僅是運力增加和提速,無論是火車站還是客運站,從“人山人海”的排隊購票,到動動指尖刷票,凸顯了春運歸途品質的升級。
“大部分春運售票在網絡端,互聯網購票約占到總訂票數的七到八成。”北京南站有關負責人介紹。
記者走訪北京南站、北京西站等火車站發現,即便在春運高峰期售票的節點,售票大廳也沒有見到大量排隊購票的情況。這與傳統印象中春運購票火爆場景相比顯得有些“冷清”。
“過去一到春運,就在南廣場、北廣場,用帆布的棚子搭建150多個窗口的臨時售票區,旅客排隊特別多。”北京西站黨委書記宋建國說,現在跟周六日客運組織差不多。
記者了解到,春運期間,越來越多的公路客運站延長預售期限、增加售票窗口和售票時間,推行聯網售票、手機售票等售票方式,增加自動售、取票設施設備,推出24小時春運訂票專線等,為旅客購票提供便利。
“歸途”環節日趨便利背后是百姓多元化需求,與之相對應、孕育而生的是更多春運舉措的革新。
從以往的窗口、代售點售票到電話、互聯網、手機APP、自動售取票機,多元化購票方式層出不窮;
在支付方式上,從現金到電子支付的轉變,人們開始習慣說,“手機沒電了,我用現金支付吧”。
實名制售票、網絡售票等更透明、更陽光,遏制了“無可奈何”的黃牛,讓更多的人對順利回家有了幸福的憧憬。
賓至“如歸”,回家路幸福感更強
“東西多,上了車看好自己的東西,買盒飯吃,別省!”這句熟悉的叮囑,折射出“出門”的不易。
湖北潛江的陳莉帶著5歲半的兒子,今年從廣州乘高鐵回家,以前除了大包小包,讓她煩心的是兒子的飯怎么解決。
“過年回家大包小包,很擔心丟東西。舍不得吃盒飯、也不好吃,只能提前做好帶車上或吃方便面對付。后來有了孩子,回家路上‘吃’‘帶’更麻煩。”陳莉說,年貨通過網購送回了家,高鐵可以互聯網訂餐,問題一下解決了,乘車體驗的幸福感瞬間上升。
啟用車站導航系統,刷身份證乘車……日新月異的“黑科技”,把春運歸途的“幸福感”填得更滿。
記者在北京西站的自助驗票進站通道看到,持有藍色磁介質車票和二代身份證的乘客,都可以自助“刷臉”進站,自助驗票整個過程只需要3-5秒。記者體驗發現,首先要把藍色車票放在二代身份證的上面,然后把藍色車票二維碼的部分,向前向上,插進閘機就可以順利“刷臉”通過。
“不能在飛機上開手機”在春運前夕成為歷史,幾大航空公司宣布在飛機上給手機“松綁”的新規定,讓乘客欣喜不已。“航空業‘飛’入互聯網時代,我在從北京到成都兩個半小時的航程中不再那么難熬了。”在北京工作的白領趙婭說。
“共享”成為春運關鍵詞。過去,春運在解決旅客“站到站”問題上攻堅,2018年春運,廣州等多地推行高鐵、機場“+共享汽車”模式,正解決“站到門”問題,打通“最先和最后一公里”。“共享汽車真的很方便,下載App,注冊,輸入驗證碼就可以把車開走,還比乘坐出租車便宜。”從廣州南站下車后開上共享汽車的劉鑫說。
年年春運路,歲歲亦相同。數億百姓回家團圓的背后,交通運輸人的堅守仍是根本之道。
記者多地了解到,從安全隱患清零,圍繞民工返鄉流、學生流、旅游探親流為主的客流高峰,各地交通部門正加大運能調度,千方百計滿足旅客需求。
對于余向陽來說,今年是他在千里鐵道線上奔波的最后一個春運。他期望:“人們回家的選擇更加多元,回家的路更加順暢。”
一聲鳴笛,列車徐徐啟動,滿載著人們新春的憧憬,駛向前方。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春運 歸途 旅客 售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