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讓侵犯版權者越不過雷池
近日,一場關于“洗稿”的爭端在自媒體江湖引起了軒然大波。兩位在自媒體寫作圈頗有影響力的“大V”針鋒相對、隔空互懟,揭開了新媒體寫作亂象的一角冰山,也讓網絡版權保護再次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
從以前在線下買賣盜版書、盜版光碟,到今天點點鼠標就能“搬運”他人的智力成果——侵犯版權的困擾由來已久。尤其在知識共享時代,互聯網就像一把雙刃劍,既促進了知識與信息的流動,也為盜版侵權、抄襲剽竊打開了方便之門。
這扇方便之門讓版權侵犯更便捷、更隱秘。比如有些擁有海量用戶的新媒體平臺,借助技術手段自動抓取他人的新聞作品,既未獲得授權,也不標明來源,打著“轉載”的幌子,大行侵權之實。再如抄襲剽竊,除了大段摘錄、整篇“拿來”,不少網絡寫手以洗稿為能事,從微調表述方式、更換段落順序、改變句式結構,到借鑒文章框架重填內容,洗稿的手段五花八門,“手藝”爐火純青;更有甚者,在網絡文學界,一些寫手借助“寫作軟件”竟能解放大腦和雙手,通過東拼西湊自動生成小說,然后坐收財源滾滾……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边@些原創的“搬運工”依靠一雙無恥的剪刀手,大發不義之財。試問,如果抄襲就能賺錢,誰還會安心搞原創?如果雷同也能贏得聲譽,誰還會精益求精?蠹眾而木折,隙大而墻壞。盜版侵權、抄襲剽竊讓投機者獲益,讓原創者寒心,進而“劣幣驅逐良幣”,污染著整個行業的生態。僅以在新媒體圈司空見慣的抄襲而言,當前一篇篇經過改頭換面、移花接木的大作充斥著網絡空間,看似內容的生產力空前強大,各類資訊日益豐富,實則同質化嚴重,敘事重復、觀點雷同,種種病態讓人不勝其煩。
“善治病者,必醫其受病之處;善救弊者,必塞其起弊之源”。網絡版權侵犯、抄襲剽竊屢見不鮮,問題主要出在哪?一言以蔽之,肆無忌憚。抓取他人內容不費吹灰之力,即便被抓個正著也不會賠出痛感;一些剽竊行為相對隱蔽、“巧妙”,即便被原作者死磕,也不會身敗名裂。比如去年騰訊起訴今日頭條,法院判決后者構成侵權,287篇涉案文章共獲賠償27萬余元——這個數字相比于龐大的廣告、流量收益而言無異于九牛一毛。正因此,很多平臺、個人成為剽竊侵權的慣犯,他們對于侵權如入鮑魚之肆,久聞而不知其臭,甚至還理直氣壯、不以為恥反以為榮。
怎么辦?提高違法成本勢在必行。一方面,要持續增強法律的震懾力。在立法層面,當前版權保護力度、精細度,尚未完全跟上新媒體的發展腳步,版權保護仍存在一定的灰色地帶,仍有不少漏洞可鉆,對此要進一步厘清邊界,明晰標準,同時提高懲戒力度,優化維權流程,解決維權周期長、懲處執行難等問題,讓侵權者不敢越雷池半步。
另一方面,要壯大維權力量。在監管方面,不妨進一步強化平臺責任,倒逼技術升級。目前知乎、微信公眾平臺已嘗試“維權騎士”“原創保護”等機制,但面對花式翻新的侵權手段仍需不斷升級技術,創新手段。此外,在維權方面,可以向行業協會等組織借力,比如新聞版權保護可以建立版權保護聯盟,支持成員維權,提升媒體在新聞作品版權領域的話語權和主導能力。當然,壯大維權力量還要做好版權理念的呵護與培育,鼓勵更多讀者、平臺用戶自發地比對雷同內容,揭發侵權、抄襲亂象,讓版權保護成為一種全民意識、全民行動。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版權保護的背后是鼓勵原創、賦予知識以尊嚴的價值追求?;ヂ摼W不是版權保護的“法外之地”,而應該是版權保護的重地。讓版權保護進一步釋放潛力,要從法規約束、技術識別、行業自律等多方面著力,為網絡內容創新保駕護航,為優質內容生產提供更好的環境。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版權 保護 侵權 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