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悅·生活悅·生活
六小齡童:我與美猴王
編者按:不久前,六小齡童憑借“美猴王”這一經典角色獲得2017國劇盛典終身成就獎。近些年,六小齡童一直致力于西游文化和西游精神的傳播,即將播出的紀錄片《一帶一路重走玄奘路》中,六小齡童出任總制片人、總導演并飾演玄奘,開啟重走西游之路。美猴王的經典角色深入人心,經典之所以經典,不僅在于他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還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為此,本期口述紀事版采訪了六小齡童老師,請他講述美猴王孫悟空這一經典角色的塑造與西游文化的傳播和普及。
86版《西游記》中六小齡童飾演的美猴王孫悟空
一
《西游記》的故事在中國喜聞樂見。小到學齡前兒童,大到八九十歲的老人,可以說,幾乎人人都熟悉唐僧師徒西天取經這一故事,孫悟空、唐僧、豬八戒、沙和尚的形象也深入人心。
對于美猴王孫悟空這一經典形象的塑造,其實是一個長期積累和熏陶的過程。這要從我曾祖父“活猴章”章廷椿的故事開始談起。我祖籍在浙江紹興上虞,從曾祖父開始,當時的章氏猴戲就在民間小有名氣,于是得美名為“活猴章”,但真正把紹興的猴戲發揚光大的是人稱“賽活猴”的祖父章益生。到了父親六齡童這一輩,父親在很小的時候就已經成為當時紹興大班里的小童星了;隨后,父親又學習了猴戲,在學習的過程中,他不僅對各個劇種、流派的猴戲都有所借鑒,博采眾長,還將紹興本地的風土人情融入其中,通過對臉譜、服裝等的加工和改進,并將生活中對猴子習性、動作以及神態的觀察融合進去,形成紹劇猴戲;在《猴王出世》《漂海學藝》《大鬧天宮》的不斷實踐、不斷豐滿下自成一家,在上世紀60年代轟動全國,因此被尊稱為“南派猴王”。猴戲傳至我輩,猴王的形象也深深扎根于全國人民的心中。
章氏猴戲創立于1947年,這一年我伯父七齡童第一次作為編劇和導演執導了紹劇舞臺上的孫悟空的戲,我們稱為美猴戲。1947年,父親六齡童和伯父七齡童將《西游記》的故事進行了新編,共36本,猴戲開始出現在紹劇的舞臺上。新中國成立后,章氏猴戲便正式確立。紹劇是中國傳統戲曲劇種,原名“紹興亂彈”,俗稱“紹興大班”,魯迅先生筆下的社戲也就是“紹興大班”的前身,它源于秦腔,1950年定名為紹劇。紹劇已有300多年歷史,擁有400多個劇目,在浙江地區,除了紹劇,還有一大劇種——越劇。紹興在古代稱為越國,紹戲被稱為紹興的武戲,而越劇稱為紹興的文戲,統稱叫紹興戲。新中國成立以后,在上世紀50年代初,祖父因為在一次演出中不慎摔傷了腿,便再也沒有登臺,卻做起了戲業生意,帶著社戲的班子到了上海,開了四家大戲院。
1960年,父親和伯父七齡童出演了由天馬電影制片廠根據紹劇《孫悟空三打白骨精》拍攝的彩色戲曲片《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父親飾演孫悟空,伯父飾演豬八戒,發行七十二個國家,從而蜚聲海內外,在第二屆電影“百花獎”評選中,獲最佳戲曲片獎??梢哉f,這是中國戲曲電影在海內外影響最大的一次,因為有些戲曲影片也很出色,但故事內容可能不是觀眾耳熟能詳的,而《西游記》的故事確實大家都熟悉,因此,這部電影在當時成為戲曲電影中票房最高、放映場次最多的一部,紅極一時。因此,紹劇猴戲也成為了浙江紹劇團的標志性劇目。去年,正值章氏猴戲創立70周年,我們在上海六小齡童藝術館舉辦了紀念活動,一是作為紀念,二是作為一種文化的傳承,我們應該接力下去。
章氏猴戲到我輩已是第四代,我總是感嘆自己遇上了一個好時代。父親的時代向人們展示的是戲曲中的猴戲,他是戲曲演員中最幸運的。到了我輩,趕上了拍電影、電視的時代,被觀眾所熟識、所認可,也使猴戲得以傳承。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孫悟空 猴戲 西游記 六小齡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