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有一種企業擔當是讓患病員工吃“空餉”
日前,一封來自江蘇鎮江句容茅山鎮春城的感謝信,寄到了常州市委市政府。寫信的人名叫唐建國,今年49歲,曾是常州龍途旅游商務客運有限公司的一名員工。2012年因患有尿毒癥辭職回家養病。令他沒有想到的是,從他辭職的那一天,公司就一直沒有忘記過他。不僅每月按時給他發放1800元的基本工資,每逢過年過節,公司的工會還會上門看望。如今,這份 " 關懷 "已經堅持了五年多。(1月24日《重慶晨報》)
在人們的潛意識中,吃“空餉”往往意味著以權謀私,因而讓人憎恨。然而,眼下發生在唐建國身上的一幕,卻讓人收獲感動:自當年患尿毒癥辭職回家,迄今已整整5年,公司卻從未忘卻他。每逢發薪日,其銀行卡上會準時收到1800元的基本工資,從不間斷,就如他依舊在崗一樣。
不排除有人會懷疑唐建國具某種“背景”,就如過往媒體披露的那些吃“空餉”者一樣。但實際上恰恰相反,唐建國當年不過是公司一名普通班車司機。更重要的是,他早在5年前即辦理了辭職手續。可以說,眼下的他,與公司已再無任何瓜葛。
要說有什么不同,那就是,作為公司曾經的元老級員工,唐建國當年的表現有目共睹,從而贏得了公司上上下下的敬重。就如公司工會主席所說:“他工作認真負責,不管是對客戶,還是公司內部,做得都非常好。”從某種意義上說,正是緣于唐建國先前的“付出”,才有了公司日后的“回報”。
當然,除了感恩于唐建國當年所作的奉獻外,他眼下所處的困境尤讓公司放心不下。他們知道,唐建國上有76歲老母需要照顧,其患糖尿病、高血壓的妻子又無法外出工作,再加上本人稱得上“無底洞”的醫療費用:不說換腎,就是每周3次的透析,也讓人難以負擔。這一切對已辭職的唐建國來說,可謂“雪上加霜”。
顯然,若非公司5年如一日的工資照發,唐建國患病辭職后的日子,指不定會多糟糕。就如他寫給當地市政府領導的信中所言:“沒有公司,就沒有我今天現在的活著,更沒有我現在的家。”其實,除了每月按時到帳的“救命錢”,公司那份濃濃的關愛,更是賦予了唐建國同病魔抗爭的勇氣及力量。
尤讓人感嘆的是,公司對唐建國的關愛,并非只是眼前,更是著眼于未來。事實上,正是兩任公司領導的“接力”,才演繹了這充滿溫馨的一幕。因病去世的前任老總曾言:“唐建國這個事情,公司不管怎么樣,也會管到底。”而繼任老總更是表態:“除非唐建國不在人世了,或是我們公司倒閉了,否則我們會持續做下去。”
不能不說,各地企業中似唐建國這樣的情況其實并不少見,但并非每一個人都會如此“好運”。在過往的媒體報道中,員工因病乃至因懷孕、哺乳被不公正對待、不得不與企業對簿公堂的例子并不罕見。由此可見,無論是員工遇上好企業,還是企業招到好員工,對雙方來說,都是一種可遇不可求的“福分”。
譬如,唐建國當年之所以患病即辭職,甚至連公司為他調換輕松崗位也不愿意,正是著眼于“不想拖累公司”。而公司日后的永不放棄,也是緣于“不會把他拋棄”的承諾。無疑,正是雙方都力求為對方著想,才有這感人一幕的發生。說到底,對員工來說,這就是奉獻;而就企業而言,這便是擔當。
而無論是員工的奉獻也好,企業的擔當也好,其實都源自一種企業精神。用一句通俗易懂的話說,那就是同甘苦,共患難。由此可見,企業精神對于一個企業來說,是生存的基礎,發展的動力,更是讓員工與企業密不可分的最強“粘合劑”。期待這樣有擔當的企業越來越多,這既是員工之福,更是社會之福。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企業 建國 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