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健康識堂健康識堂
大寒養生做到“兩不” 多吃羊肉雞肉和糯米
編者按:“少睡始知茶效力,大寒須遣酒爭豪。”1月20日我們將迎來“大寒”節氣。大寒是冬季的最后一個節氣,也是一年中最冷的節氣,大寒一過,便走向生機盎然的春天,又迎來新一年的節氣輪回。這個時節應該如何養生呢?小編就來和大家好好聊聊。
【飲食篇】
大寒吃雞補元氣
在大寒時節吃雞肉可以氣血雙補,抗寒能力大大提高。如果吃的還是熱熱的羹湯或者暖心的土窯雞,那更是美味又暖身了。
▲黃精黑豆燉雞
主要功效:益陰補腎、益肺胃、安五臟
推薦人群:肺腎陰虛兼脾胃虛弱者,干咳少痰、腰膝酸軟、頭暈眼花、耳鳴、疲倦、納差者。
材料:黃精15g、黑豆50g、枸杞5g、光雞半只、生姜、料酒適量(3~4人量)
做法:光雞洗凈、斬件、飛水;黑豆洗凈、浸泡;黃精、枸杞沖洗。所有材料放入燉盅,加水九分滿,武火煮15分鐘后改文火燉煮45分鐘,加少量食鹽調味即可。
湯品點評:黃精,因進食其根能充饑,古將其稱為芝草、“仙草”。現代藥理研究發現其提取物有利于心腦血管疾病的防治,能降壓、降糖、調理血脂、提高免疫力等作用。黑豆補腎利水,與黃精、雞肉同燉,可調理肺脾腎三臟,平補潤而不燥。
▲鳳凰花膠羹
材料:雞半只、花膠50克、人參和黃芪各20克、大棗6枚、生姜數片,水適量(四人量)
做法:新鮮光雞去毛和內臟,斬件,用武火煲或者燉至沸騰后改用文火再加熱兩小時,適當調味即得。
湯品點評:此款羹湯含膠原蛋白豐富,有點膩,進食后較難消化,故用長時間烹制使其易被吸收,這與“滋補滋膩之藥宜久煎,取其熟而停蓄”的中醫理念相符。
大寒養生離不開糯米
▲糯米補脾胃益肺氣
如今在廣東常見這樣的情景:大寒來臨前,家家戶戶煮上一鍋香噴噴的糯米飯,伴入“臘味”、蝦米、干魷魚、冬菇等,以迎接傳統節氣中最冷的一天。
中醫認為糯米性溫味甘,能溫暖脾胃,補益中氣。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中提及,糯米脾肺虛寒者宜之,是“補脾胃、益肺氣之谷”。脾胃溫暖后,人的氣息就會變得相當順暢,從而起到御寒的作用,尤其適用于脾胃虛寒者。此外,糯米還含有蛋白質、鈣、磷、鐵、煙酸等豐富營養,可以稱得上是溫補強壯的食品。
不過,值得提醒的是,糯米雖好,卻也不能貪吃。吃時最好將日常主食攝入量減少,否則會由于糯米本身黏滯、不易消化,而引致胸腹脹滿,這就得不償失了。特別是老人、兒童等腸胃功能本身很弱的人需要特別注意。
▲雜糧臘八粥更養人
在大寒之后的臘八節,中國多地也有與糯米相關的飲食習俗,那就是喝臘八粥,粥中不僅有養人的糯米,還加入五谷雜糧,所以臘八粥也被奉為營養粥。相傳臘八節喝臘八粥的歷史始于宋代,有近千年傳統,每逢臘月初八這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民間傳統臘八粥講究選用八種主料,八種佐料,與臘八的“八”相吻合,主料為米類和豆類,米類有小米、黃米、粳米、糯米等,豆類有紅豆、綠豆、黑豆等,佐料則習慣在核桃、紅棗、瓜子、蓮子、花生、葡萄干等。
按照祖國傳統醫學的養生方法分析,臘八粥的主要原料中,除糯米有溫脾益氣的作用外,粳米有補中益氣、養脾胃、和五臟、除煩止渴、益精等功用;薏米具有健脾、補肺、清熱、滲濕的功能,經常食用對慢性腸炎、消化不良等癥也有良效。豆類、果仁也是臘八粥的配料,像赤小豆具有健脾燥濕、利水消腫的功效,對于脾虛腹瀉以及水腫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花生有“長生果”的美稱,具有潤肺、和胃、止咳、利尿、下乳等多種功能。核桃仁具有補腎納氣、益智健腦、強筋壯骨的作用等等。
▲糯米酒通血脈
智慧的中國人還將糯米釀制成米酒,使之又演化出一種養人飲食。米酒,在中國南北各地有多種名稱,如糯米酒、甜酒、酒釀、醪糟,相傳已有2000多年的食用歷史,是老百姓喜愛的一種營養保健食品。我們最常見的食用風俗是給坐月子的產婦食用米酒,以促進乳汁分泌,幫助產婦恢復體能。比如客家人用月子酒(娘酒)煮30天的“娘酒雞”為產婦調補;江蘇傳統的月子餐“酒釀煮雞蛋”很受產婦歡迎;湖北地區的人們在“米酒雞蛋”基礎上增加補氣血的紅糖;安徽農村坐月子是用大灶燒開整鍋米酒再煮月子餐;而浙江紹興用的是米酒,華東是用酒釀,西南地區則用甜酒或醪糟……
《本草綱目》將米酒列入藥酒類之首。《本草綱目》記載,“米酒通血脈、壯腸胃、潤皮膚、散濕氣”,現代營養學也發現,米酒含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B、維生素E和礦物質等營養物質。但是鑒于酒精對于母嬰的危害,現代醫學建議產后媽媽采用完全去除酒精、保留米酒營養精華的月子餐專用湯頭,直接用于煲湯、煮粥、煮飯,可更好幫助產后媽媽補充能量、暢通氣血,促進新陳代謝、加速身體復原。
大寒吃羊補身
從現代營養學來看,羊肉富含蛋白質、脂類、維生素A、B族維生素及鐵、鋅等礦物質。羊肉中蛋白質的含量比豬肉高,脂肪含量卻低于豬肉,它的蛋白質含量在20%左右,其氨基酸組成與人體需要較接近,營養價值較高。羊肝中除了富含蛋白質和脂類外,維生素A、B族維生素含量和鐵的含量也很高,每100克羊肝中維生素A含量可達2萬微克以上,羊肉中的鐵主要以血紅素形式存在,有較高的生物利用率,因此經常吃羊肝,不僅可以預防微量營養素的缺乏,增強免疫力,還有助于預防缺鐵貧血的發生。但也要注意,一次不要吃大量的羊肝,否則,就會引起維生素A攝入過量,對健康不利。
羊肉的吃法很多,包括炒、烤、燉、涮、炸、煲湯等。比較有名的吃法有蔥爆羊肉、芝麻羊肉、清燉羊肉、紅燜羊肉、炒烤羊肉、手抓羊肉、涮羊肉、羊肉湯等。在燉羊肉的同時,可以配上蘿卜、山藥、栗子、核桃仁一起燉,營養會更加全面。做羊肉的時候,蔥、姜等調料也不能少,可以去掉膻味,增加羊肉的鮮香味。
考慮到目前我國居民中體重超重的人較多,建議多采用燉、或涮的方法烹調羊肉,少用炸或烤的方法。
燉:可以和蘿卜等一起燉。燉羊肉最大優點是既能吃肉又能喝湯,在寒冷的早上,來上一碗羊肉湯,配上一個剛剛烙好的火燒,既能飽腹又能驅寒。
涮:涮羊肉要注意選用新鮮的肉片,肉要涮透,不要貪圖口感吃不熟的羊肉。肥胖的人,選羊肉時,要選瘦點的肉,同時配多種綠葉蔬菜。涮羊肉的小料中鹽的含量比較高,要少吃。
扒:扒羊肉條味道鮮美,是不錯的一種選擇。
烤:烤羊肉串、烤羊腿等味道鮮美,廣受人們的喜愛,但在烤的過程中會產生一些致癌物質,不宜經常吃、多吃。
酥:酥羊肉要經過一個油炸的過程,雖然可口,但能量較高,最好少吃。
有些人愛吃羊腦、羊雜,但要注意:羊腦、羊雜中含有較多的膽固醇,每100克羊腦中含2400毫克以上的膽固醇,100克的羊雜中含的膽固醇在300毫克左右,是瘦肉的2~3倍,建議要少吃。
大寒吃些“發熱”的食材
大寒,寒寒凍凍,除了打邊爐取暖,吃些能“發熱”的食材,也是暖身滋補的好辦法。補陽重物如鹿肉、羊肉、丹參、三七等都是這個時節的美食上上之選。
▲溫補暖身梅花鹿
鹿肉屬于純陽之物,補益腎氣之功為所有肉類之首,對那些經常手腳冰涼的人有很好的溫煦作用。李時珍云:“鹿之一身皆益人,或煮或蒸或脯,同酒食之良。大抵鹿乃仙獸,純陽多壽之物,能通督脈,又食良草,故其肉、角有益無損。”
▲石鍋野米煮鹿肉
掀開滾燙的石鍋蓋子,微黃色的濃湯上還冒著小泡,肉香味撲面而來,讓人垂涎欲滴。
心急喝不了熱湯,所以要慢慢品。湯底是濃雞湯加上金瓜汁,入口味道濃郁,還有野米、雜菜粒和淮山粒增加口感。梅花鹿肉乍一看跟牛肉類似,顏色比牛肉更深,細品發現其肉質非常細嫩,結締組織少,幾乎沒有肥肉,還有一種淡淡的“野味”。
▲棗茸枸杞蒸鹿肉
梅花鹿肉需要提前5~6小時預處理,用雜菜(紅蘿卜、西芹、洋蔥等)榨汁,分三次給梅花鹿肉吸飽水分,并不時配合按摩。
棗茸枸杞蒸鹿肉是一款非常適合女士的菜式,甜甜的棗茸和枸杞放在鹿肉上蒸,籠底墊荷葉和淮山片,一素一肉夾著吃,清香無比。
【養生篇】
“大寒”養生,講個“暖”字
▲精神:暖身先暖心
所謂“暖身先暖心,心暖則身溫”。池曉玲解釋說,意思是說心神旺盛,氣機通暢,血脈順和,全身才能溫暖,方可抵御嚴冬酷寒的侵襲。因此在大寒時節,我們應安心養性,怡神斂氣,可以通過適宜的活動、娛樂來調劑,保持心情舒暢,使體內的氣血和順,不擾亂機體內閉藏的陽氣,做到“正氣存內,邪不可干”。
▲起居:防風護足好御寒
大寒是冬季的最后一個節氣,在起居方面仍要順應冬季閉藏的特性,做到早睡晚起,早睡是為了養人體的陽氣,晚起是為養陰氣。另一方面,古語有云“大寒大寒,防風御寒”,大寒時節除了注意防寒之外,還須防風,衣著要隨著氣溫變化而增減,手腳易凍,尤其應注意保暖。
大寒時節,除了做到早睡晚起,防寒防風外,最好養成睡前洗腳的好習慣。俗話說“寒從腳起,冷從腿來”,人的腿腳一冷,全身皆冷。“飯后三百步,睡前一盆湯”,入睡前以熱水洗腳,能使血管擴張,血流加快,改善腳部皮膚和組織的營養,降低肌張力,改善睡眠質量,對于預防凍腳和防病保健都有益處,特別是那些愛在夜間看書寫作,久坐到深夜的人,在睡覺之前,更應該用熱水泡腳。
▲運動:動一動少鬧病
俗話說“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天懶一懶,多喝藥一碗”。冬季活動、鍛煉對養生有特殊意義。
大寒時節的運動不宜過度激烈,避免擾動陽氣,同時室外活動不可起得太早,等日出后為好,建議可以在陽光晴好的天氣,上午10:00左右,下午2:00左右戶外活動1個多小時。運動方式可選擇慢跑、快走、登山、太極拳、郭林氣功、八段錦等等。如果室內運動,避免劇烈運動而大汗淋漓,傷津耗氣,不利于養生。
大寒節氣 重在溫補腎陽
大寒開始,冬天也就只剩下半個月了。此時,就快到交一年“養生作業”的時候了。這一年,身體養得好不好,開春就可見分曉。對此,深圳市中醫院治未病中心汪棟材專家建議,冬季養生需抓緊這剩下的10多天,好好進補,好好休息,靜候春天。而大寒節氣養生的重點則在于溫補腎陽。
首先,冬三月的進補量應逐漸減少,以順應季節的變化。其次,在進補中應適當增添一些具有升散性質的食物,為適應春天升發特性做準備。最后,還要考慮大寒期間是感冒等呼吸道傳染性疾病高發期,應適當多吃一些溫散風寒的食物,以防御風寒邪氣的侵擾。
日常飲食中,可常食用具有辛溫解表、發散風寒的食物,如紫蘇葉、生姜、大蔥、辣椒、花椒、桂皮等。例如,當有人因外感風寒而致輕度感冒時,常常會用生姜加紅糖水來治療,有較好的療效。
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的陽氣是逐漸衰退的,老人在冬季需要補腎陽。另外,對于不孕不育的人,大寒這個天氣也是溫補腎陽最好的一個時機。
此外,按摩肚子能補腎陽。汪棟材說,按摩關元穴、命門穴即可達到補腎陽的效果。臍周圍是中焦,臍下就屬于下焦,腎屬下焦。關元穴在臍下3寸(4橫指),用手掌心(勞宮穴)按摩關元穴,身后與關元穴對著的命門穴,臍下3寸(4橫指),是守護生命的大門,是督脈上的一個穴位,兩手交叉在后面按揉,按揉在原地,不是搓皮,得有一定壓力,手心手掌是有一定溫度的。這套手法必須每天做,尤其到大寒以后,關元穴補腎非常好。
最強冷天氣大寒到了!送您一份“抗凍秘籍”
俗話說,“小寒大寒,凍成一團”。我國大部分地區小寒和大寒期間都是最冷時期。我們為大家精心準備了 “抗凍秘籍”!
▲補充維生素
研究發現,維生素B2和維生素E具有幫助人體抵御寒冷的作用,一般人在-6℃~-5℃時可能發生凍傷,而補充維生素B2之后,-9℃~-7℃時才發生凍傷。如果同時補充維生素B2和維生素E,那么人們耐受寒冷的能力更強。
▲常按期門穴
中華瑜珈協會迷羅:此時的養生重點在于調節肝膽經,這樣能升發陽氣防風寒。期門穴為肝經的募穴,是臟腑之氣匯聚于胸腹部的特定穴位。期門穴位于乳頭正下方,第6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4寸。而章門穴在腋中線,第一浮肋前端,屈肘合腋時正當肘尖盡處。找不到具體的穴位也沒有關系,只要將雙手掌面貼于乳房下方,以八字形式往下用力推,便可以刺激到這四個穴位。每天早晚分別反復推5分鐘左右。
▲熬點銀耳紅棗羹
鄭州市第三人民醫院營養科主任侯喜信:大寒除了要繼續注重滋補腎陰外,還要兼顧養肝,熬一些銀耳紅棗羹,在羹里可加入無核且瓣膜較薄的橘子,除了能夠護肝,還能夠潤肺和止咳,對呼吸道疾病也有好處。熬羹時銀耳量要足,煮的時間要長才會黏稠成羹狀。
▲做個中藥足浴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推拿科主任劉長信:中藥足浴有改善血液循環的作用,特別是對于冬季四肢冰冷的人來說效果不錯,同時能通絡止痛、消炎退腫,對于凍瘡有治療作用。可以去中醫院找中醫開方,在醫生指導下泡腳。
【注意事項】
大寒養生做到“兩不”
▲葷素搭配 溫補不上火
大寒是冬藏與春生的轉折點。此時飲食也應與之前的節氣有所不同,要有意識的為身體適應春天的生發做準備。從飲食養生的角度講,要特別注意在日常飲食中多食用一些溫熱食物,以此來抗寒氣、保陽氣。肉類如羊肉、牛肉等有滋補脾胃、溫腎補陽的功能,魚類中鯽魚、黃鱔有補肝養血溫陽益脾的功效。但是在大寒期間,一些燥熱的食物比如辛辣、燒烤類食物不宜多吃,以免擾動虛火。
冬季常吃熱量高或滋補的食物御寒保暖,很容易補過了頭,平時也可以適當攝入一些蔬菜,如蘿卜、青菜、白菜等,這樣不僅可以平衡飲食,減輕高蛋白食物帶來的脾胃負擔,也能為冬天的養生做好掃尾,向春天的清淡飲食過渡。
生蘿卜味辛性寒,熟蘿卜味甘性微涼,有“小人參”之稱。在菜肴比較豐盛的情況下,可以做一道白菜蘿卜香菜湯,以消除體內過多的油脂。吃火鍋時,盡可能多加點白菜、豆腐等涼性食物,有助于消解火鍋的燥熱之氣。
也可有意識地增加大棗、百合、蓮子、豆類、花生、松子、水果等副食的攝入,這些食物性味平和,適當進食,也可為身體適應春天的生發做好準備。
▲補水不失水 避免勞心費神
大寒期間養生的另一個重點在于滋陰。一般在長江流域從冬至開始降水減少,經過一個月之后的大寒節氣正是最干燥的時期,白天平均空氣濕度一般低于50%,有時室內濕度甚至只有30%左右。
隨著天地間水氣的減少,人體內的陰液也會容易不足,很多呼吸系統有宿疾的人常常會有咳嗽痰多或痰液黏稠、咳痰不凈的感覺。心血管疾病患者更易造成血黏度的增高。如果由于高血壓、年老等造成血管彈性功能下降,則更易誘發心梗、腦梗、腦出血等危險情況。
在起居方面,如果室內常開暖氣或者空調,除了注意經常通風之外,最好可以使用些空氣加濕器之類以提高空氣中的濕度,晚上睡覺如果用電熱毯,也盡量不要開過夜或開太熱。盡可能增加飲水量,不要等口干后再喝水。每天入睡前和起床后,都要喝一杯溫水。洗澡前后最好也各喝一點水,以補充流失的水分。
大寒時節,切忌運動過量,出汗太多,避免陽氣隨汗液而出,受到損傷。鍛煉應選在廣場向陽的地方進行,運動項目可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快走、慢跑、廣場舞等。運動強度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而定,以微微出汗最好,霧霾、下雪天,最好暫停鍛煉。
中醫專家提醒保暖防流感
廣東省中醫院中醫經典科主任顏芳指出,廣東近日進入濕冷模式,穿衣要講“衣服氣候”。衣著的過少過薄、室溫過低既易感冒又耗陽氣。反之,衣著過多過厚,室溫過高則腠理開泄,陽氣不得潛藏,寒邪也易于侵入。理想的“衣服氣候”是指衣服里層與皮膚間的溫度應始終保持在32℃—33℃,可緩沖外界寒冷天氣對人體的侵襲。其次,要注重雙腳的保暖。中醫認為,足部受寒,勢必影響內臟,可引致腹瀉、月經不調、陽痿、腰腿痛等病癥。市民可在睡前用溫水洗腳,并搓腳心100—200次,以補腎健腦。
“寒為陰邪,常傷陽氣”,人體陽氣好比天上的太陽,賜予自然界光明與溫暖,失去它萬物無法生存。現代醫學也認為,患有心腦血管病的人,應注意防寒。如冠心病因寒冷易誘發心絞痛和心肌梗塞;同時應節制房事,《壽世保元》中指出:“精乃腎之主,冬季養生應節制房事,不能恣其情欲,傷其腎精。”
冬季尤其要注意情緒調節。中醫認為怒則氣上,擾動陽氣。因此,在冬季要防止季節性情感失調癥的發生。所謂季節性情感失調癥,是指一些人在冬季易發生情緒抑郁、懶散嗜睡、昏昏沉沉等現象,并且年復一年地出現這種現象多見于青年,尤其是女性。預防的方法是多曬太陽以延長光照時間,這是調養情緒的天然療法。
編輯:趙彥
關鍵詞:大寒養生 羊肉 雞肉 糯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