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天下 天下
穩住了!要質量!強信心!
——全國政協委員熱議中國經濟發展路徑
穩中向好,好于預期。2017年,中國經濟在極不平凡的內外部環境中穩住了!根據國家統計局17日發布的2017年中國經濟運行“成績單”,初步核算,全年國內生產總值82712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9%,這一增速大幅高于政府設定的目標6.5%,同時實現了自2010年以來的首次增速回升。
大數漂亮,小數扎實。比如在過去一年,中國企業更會掙錢了,去年1-11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68750億元,同比增長21.9%;中國百姓更愛花錢了,全年全國網上零售額71751億元,比上年增長32.2%;服務業在中國越來越景氣,去年1-11月份,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3.9%;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利潤增長30.4%;戰略性新興服務業、生產性服務業、科技服務業營業收入同比分別增長18.0%、15.0%和15.1%。
不僅要和自己比,也要和世界其他主要經濟體比一比。要知道,即便有“特朗普式”的刺激政策,截至去年第三季度,美國GDP增速僅為3.2%;日本和歐洲的情況雖然喜憂參半,但“增長乏力”足以概括其近期表現。難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近來在多個場合贊譽中國經濟,“不僅為2017年世界經濟增長貢獻了1/3,還成為多個新興領域的領先者。”
成績只代表過去。展望新一年的“經濟大考”,多位接受本報記者專訪的全國政協委員表示,中國經濟“穩住了”之后,要在提升質量、合理引導預期上做篇大文章。
“創新驅動給中國經濟提質增效帶來機會,我們要堅定不移地以轉型驅動發展,在探索中形成新動力。”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全國政協委員徐曉蘭話題聚焦創新。在她看來,政府要憑借組合拳來推動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中國是個龐大的內需市場,要用更好的思路去撬動這一市場,提升消費者的購買力度。”
同樣,政策的給予也需要精準、智慧。“過去,很多人總結出了一條規律:當經濟發展疲軟時,一些地方就熱衷捧紅房地產市場;而當經濟發展過熱時,房地產市場調控也隨即而來。這種市場預期一旦形成,對于調控政策,一些人就會采取觀望態勢。因此,我們必須要避免這種簡單的政策‘反手棋’,要保持政策定力,發揮決策智慧。”徐曉蘭這樣說。
徐曉蘭還表示,過去,我們都說人口紅利,現在這種紅利隨著勞動力成本的上升弱化了。未來,我們要追求的是人才紅利。但眼下當務之急是培養市場變革中稀缺的人才,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提升學校和社會對專業人才的培養能力。
一切經濟活動的基礎是安全。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全國政協委員謝渡揚表示,要實現穩中有進,關鍵一點是不能出亂子:“現在需要防范的問題,一是對于國際形勢理性看待和判斷。我們看到,2017年全球資本市場回暖,一些指數上漲很快,但要警惕的是,資本市場勢能的積累,一旦遇到風吹草動,也會變成推倒股市下跌多米諾的力量,因此我們要充分考慮金融風險。二是國內的情況,過去幾年,我國廣義貨幣量(M2)積累到了一定規模,在推動‘三去一降一補’過程中,去杠桿也是個重要話題,現在不少監管機構為了降低杠桿率,特別是企業杠桿率,采取了相應的措施,但也要防止在防控一項風險的同時,制造出另一些風險隱患,要掌握好度,提高實體經濟資金鏈的韌性。”
談到實體經濟,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王永慶話題鎖定所有制經濟。“從國企角度看,未來,我們要把國企改革落到實處,繼續發揮國企改革的穩定器的作用。同時,也要看到,目前民營經濟的獲得感不是很強。結合我國的經濟形勢,我們應該認真考慮一下,如何在實現國企改革的同時,發展好民營經濟。”王永慶這樣說。
提到未來中國經濟發展方向,王永慶表示,實體企業發展還存“軟肋”,活力仍顯不足,“但我認為單靠減稅也不是辦法,最根本的途徑還是要靠科技創新、機制體制創新,用科技創新來驅動企業發展的內生動力,避免低質量低價的惡行競爭,畢竟減稅、惡性競爭只能解決短期問題,不能解決根本性問題,還是要尋求企業高質量的發展”。
編輯:楊嵐
關鍵詞:全國政協委員 熱議中國經濟發展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