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聚·焦點聚·焦點
張雷生:在國家開放大局中謀劃教育定位
作者:吉林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教授 張雷生
“一帶一路”的部署實施,為我國教育對外開放提供了新機遇、新使命,教育要“自覺服務‘一帶一路’建設,推動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在經濟、貿易、科技、人文交流以及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的落地生根,要求沿線各國在包括教育領域合作在內的廣泛合作,中國教育主動走出去正當其時。“一帶一路”倡議為中國教育國際合作交流進行了頂層設計,勾勒了中國教育逐步走向世界教育中心的路線圖。放眼未來,順利對接“一帶一路”倡議,將成為中國教育發展與深化改革的一大動力引擎,沿線各國間的教育交流與合作都將搭上“一帶一路”這趟快車。在“一帶一路”倡議進入務實合作階段的今天,向沿線國家派遣留學生與訪問學者很有必要,在搭建學術交流與科研協同創新和攻關平臺,推動教育創新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創新型人才等方面,開展教育對外開放具有廣闊空間和巨大發展潛力。
近年來,我國堅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戰略地位,強調扎根中國、融通中外、立足時代、面向未來,對教育工作做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正確領導下,中國教育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中國教育取得又好又快的發展,首先得益于堅持正確的辦學方向,牢固樹立起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始終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從政策、經費等方面給予高度重視。同時,注重教育規模擴張和教育質量提升有機結合,樹立發展的、多樣化的全新教育質量觀,從促進學生的身心全面健康發展和適應社會需要上做“加法”,從學生的課業負擔和家庭的經濟負擔上做“減法”,把提高教育質量作為中國教育發展的生命線。此外,強調用發展的眼光審視和解決發展中出現的問題和矛盾,以深化教育改革來激發教育發展的活力和動力源。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聯動,頂層設計和基層實踐“兩條腿并行”,打好改革“組合拳”,改革創新與依法治教“兩手抓兩手硬”,形成“以教育改革促發展,以教育發展提升教育改革”的良性互動。尤為重要的是,主動服務國家開放戰略,在國家開放大局中謀劃教育新定位,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教育對外開放格局。
展望未來,世界教育會更加關注中國經驗。我國與包括“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內的世界各國教育交流合作將會在以下方面重點突破。首先,發揮高校在“一帶一路”深入推進進程中的基礎性、先導性、引領性作用,推進高校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開展高等教育交流與合作,為“一帶一路”實施提供優質教育服務、智力支撐和人才保障。對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高校,建立高校間的國際合作交流機制,建立高校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高校的國際合作伙伴聯盟。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間的人才交流合作,培養大量既掌握語言文化、宗教法律、商貿金融、交通物流、能源等專業知識技能,又熟悉沿線國家社會文化和風俗習慣的國際化專業技能人才、技術人員和熟練工人。
其次,創新中外合作辦學機制和模式,以“世界一流建設高校和學科”為依托,構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國際高等教育戰略合作共同體,支持有辦學條件、有學科資源優勢的高校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高校合作辦學,引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知名高校,合作開設專業,創建教學科研合作平臺,聯合開發課程和科學研究。以學生交流為例,大力實施“走出去”戰略,深入貫徹實施好“留學中國計劃”。鼓勵和吸引“一帶一路”沿線優秀學生來華學習,擴大“一帶一路”國家政府間學歷學位互認,支持大學間的學生互換、學分互認和學位互授、聯授。
第三,立足區域高校開展對外國際交流合作實際,加強教育交流合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提升區域高等教育的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探索引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高端人才和學術團隊,支持和鼓勵高校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高校教師互派、學生互換、學分互認和學位互授、聯授。選派重點學科學術帶頭人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學習深造。立足“一帶一路”倡議需求,鼓勵當地高校瞄準“一帶一路”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與企業合作辦學開展技術應用型人才培養工作等。
回顧過去,我們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我國的教育事業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廣大人民群眾教育獲得感明顯增強,教育總體發展水平進入世界中上行列,惠及中國13億多人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夢正逐步成為現實,為世界上廣大發展中國家的教育發展與改革鋪就了一條學習借鑒的跨越式發展道路。展望未來,相信世界各國尤其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會更加關注中國教育發展與改革的經驗。
(本文是吉林省社科基金項目課題“吉林省創新‘一帶一路’高等教育國際合作機制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教育 一帶一路 沿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