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人工智能時代教育,家長不必做“虎媽”
在人工智能時代,機器和算法可能會為我們解決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問題,而教育的本質,可能就是要回歸到去獲得那百分之一的靈感。
據報道,送孩子參加編程學習班,正在悄然成為家長們的一種時尚。究其原因,是很多家長擔心孩子在即將到來的人工智能時代面臨就業壓力,因此盡量讓孩子提前學好編程這門在人工智能產業中急需的知識,避免讓他們輸在起跑線上。
讀完報道,不禁感嘆可憐天下父母心。但這樣的良苦用心,當真可以讓孩子在未來的社會中更有競爭力嗎?
程序員也可能被人工智能淘汰
人工智能的發展,可能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影響最深刻的技術變革,它對勞動力市場的沖擊將是巨大的。很多就業崗位都會面臨被人工智能替代的風險。根據美國經濟學家弗雷和奧斯本的估算,美國的就業人口中,大約有47%可能會被人工智能替代。而根據我們的估算,中國的這一比例甚至會更高。在這種背景下,家長們為孩子們未來的就業焦慮,試圖讓孩子們未雨綢繆地做些準備也就可以理解了。
不過,讓孩子過早地學習編程,希望用這些知識來為孩子們贏得競爭力,未必會收到預期的成效。
從目前的角度看,編程的確是一門和人工智能密切相關的技能,但這個火熱的職業,未來也可能面臨被人工智能替代的風險。
我們知道,最容易被人工智能替代的職業有兩類,一類是需要大量勞動力投入的職業,另一類是比較重復的、程式化的勞動。而編程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以上兩種特征——盡管在很多時候它需要創造性的腦力投入,但在其他很多時候,重復的、程式化的、純體力的投入卻是更重要的。這就決定了這種勞動很有可能會遭遇人工智能的替代。
事實上,現在已經有不少程序員開始探索用人工智能進行編程了,一旦這一探索取得巨大突破,那么程序員也就不再是人工智能時代的鐵飯碗了。
人工智能時代應讓孩子自由發展
那么,面對人工智能的挑戰,家長們應該提前讓孩子學點什么,才能在未來的競爭中處于更有利的位置呢?
對于這個問題,我無法給出答案,但在我看來,順應孩子的興趣,讓孩子自由發展可能是更為可取的。
在不同的時代條件下,不同家庭教育模式的成果是不一樣的。在最近的《計量經濟學》雜志上,三位經濟學家曾經對不同的家庭教育模式進行過比較。他們發現,在一個相對固化的、職業流動性較差的社會中,家長們進行更多干預,讓孩子去學習某些特殊知識將會獲得更高的回報。而在一個變化的社會中,讓孩子自由發展,可能會在將來為孩子帶來更高回報。
在弗雷和奧斯本那份關于人工智能對就業影響的經典報告中曾指出,有三種特質是人工智能難以替代的:感知能力、社交能力,以及創造力。如果某個職業對這三種能力的要求高,那么這個職業就難以被人工智能取代;如果一個人擁有這三種能力,那么他作為一名勞動者就難以被人工智能所取代。
這以上三種能力可以通過上輔導班學習來培養嗎?當然不行!感知能力只能在體驗中培養,社交能力只能在和人打交道中磨練,而創造力只能在嘗試中體悟。所有這些能力的形成,都需要有獨立性和寬松的成長環境來作為前提,這就決定了讓孩子自己做主可能會是更適合人工智能時代的教育方式。
事實上,人工智能時代很可能是讓人們解放天性的一個契機。愛迪生說,成功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靈感。在人工智能時代,機器和算法可能會為我們解決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問題,教育的本質可能就是要回歸到去獲得那百分之一的靈感。顯然,要做到這點,靠“虎媽”教育不行,而讓孩子自己做主或許會更有成果。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孩子 時代 家長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