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爽夜夜高潮高清视频,久99久女女精品免费观看69堂,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91精品啪国产在线观看

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如何打破“只治不防”單軌制

2017年12月26日 09:51 | 來源:科技日報
分享到: 

醫院人滿為患,大夫疲于奔命,病人怨聲載道……這是當下醫療行業的真實寫照。從整個社會發展來說,醫生隊伍越來越龐大,醫院越建越壯觀,但是病人卻越來越多,醫學發展已經走入了誤區。

究其根源,首先是國人的預防意識比較薄弱,其次是很多醫生也錯誤地認為:誰的病人越多,誰的本事就越大。于是,醫生整天忙于“治已病”,而忽略了“治未病”。

醫療“繁榮”背后的隱患

近幾年,我國醫療規模在不斷地擴張,有的醫院床位數甚至超過6000張,成為世界罕見的“巨無霸”。國家衛計委統計信息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截止到2016年底,我國的醫療衛生機構已經發展到98萬個,醫療衛生人員已經達到了1100多萬人。每千人執業(助理)醫師數從1.8人增長到2.3人,每千人注冊護士數由1.5人增長到2.5人,每千人床位數由3.6張增加到5.4張。

在擴大規模的同時,“高精尖”設備被大量引進。然而,看病越來越難的現象卻似乎未見改變。記者從《2016年我國衛生和計劃生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中發現,2016年,全國醫療衛生機構總診療人次達79.3億人次,比2015年增加2.4億人次,增長3.1%;全國醫療衛生機構入院人數22728萬人,比2015年增加1674萬人,增長8.0%。

這一現狀與“沒有將預防前移”有很大關系。

在中華預防醫學會副會長、心臟專家胡大一看來,盡管全社會都在不斷增加對健康的投入,但卻都是集中在得病以后和疾病復發,直到疾病終末期的治療過程。而對健康壽命影響權重最大的生活方式、行為的改變和干預的投入卻明顯不足。

古人云:“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謂也。”“醫術最高明的醫生并不是擅長治病的人,而是擅長防病的人?!币灾委熌[瘤而著稱的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教授花寶金并沒有因為患者趨之若鶩而感到開心,反而因病人越治越多,而越來越沒有成就感。

治本需要健康科普

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公眾的醫學科普素養普遍偏低。有專家介紹,國外健康常識教育真正體現了“從娃娃抓起”。如果中美兩個學生同時感冒,中國學生通常會選擇抗生素,甚至是去醫院要求輸液點滴,而美國學生則會選擇維生素,以增加自身的白細胞抵抗力。

2015年中國科協的一項調查也印證了這一點,我國具備科學素質的公民比例僅有6.20%。我國猝死患者的搶救成功率僅為1%—2%,遠遠低于美國;我國腦卒中患者死亡率是歐美國家的4倍、日本的3.5倍。這種現狀差距,與公眾應急搶救能力、健康素養較低等有關,說明健康科普工作任重而道遠。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現代醫學模式從以治病為中心轉向以健康為中心。而健康問題不僅是醫療衛生行業所面臨的問題,同時涉及到政治、經濟等多方面,在這個過程中,提升人民群眾的科學素養顯得尤為重要。

“我們生活在一個養生保健信息爆炸的時代,獲得信息的途徑多種多樣?!敝袊t師協會醫學科普分會會長、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急診科主任郭樹彬教授指出,盡管很多醫學領域的專家已經開始投身科普宣傳工作,但是民眾仍要面對冠以專家稱號的各種“醫學大師”,卻沒有足夠的能力去偽存真。

走下“神壇”的莎普愛思就給公眾當頭棒喝。醫生都清楚白內障除了做手術,目前沒有特效藥可以治療,老百姓卻因為健康知識不夠才輕易上了當,以致于十幾億打了水漂。

的確,在過去的醫療技術中,老年性白內障要等到“熟了”才能做手術。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現在白內障一經發現,就可以手術治療,不用再等到最后“成熟”。在醫學進展日新月異的今天,可以說醫生的醫學知識每天都在更新,而公眾的醫學科普教育卻遠遠落在了后面。信息不對稱,科普不到位,老百姓必然會受到傷害。

提升公民的健康水平,必須從源頭解決問題。只注重臨床治療,而不關注健康科普,醫生必然越來越累。就好比水龍頭漏水之后擦地,如果不把水龍頭及時關上,只一味地擦地是永遠也擦不干凈的。郭樹彬認為,真正的大醫,是在百姓還未得病時,就用健康知識教育幫助百姓防病。因此,只有推動醫學健康科學普及工作,傳播健康知識,才能引導公眾樹立健康理念,從而提高科學防病意識和能力?!斑@需要廣大醫生積極參與和熱情投入?!?/p>

做科普是醫生分內事

你可能想象不到,在國外科普的地位有多重要。學術期刊《自然》雜志創立之初,就有科學普及的基因,以大眾能讀懂的科學研究為特色,直到現在它的趣味性和準確性還吸引著很多非專業讀者。曾在國際權威期刊《柳葉刀》發表論文的中國科普作家協會醫學科普創作專委會主任委員、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急診部主任王韜教授強調,醫學科普所蘊含的大健康研究,確實也是國際醫學界關注的重要學術方向。

習近平總書記在“科技三會”上明確指出,科技創新和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不可或缺、不可偏廢。《“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也強調,建立健康知識和技能核心信息發布制度,健全覆蓋全國的健康素養和生活方式監測體系。盡管國家層面已經提出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然而現實卻沒那么樂觀。長久以來,由于相關政策導向與政策配套方面還是“空白”,絕大部分醫療機構的考核體系也不包括科普,這導致醫生將科普與臨床、科研等“割裂”開來,醫生做科普完全憑借自己的公益心和成就感。

近日,山西省傳來了令廣大熱愛科普工作的醫生振奮的消息,為鼓勵更多醫療專業人員投入到健康教育及科學普及工作中,山西省衛計委在全國率先把撰寫科普文章納入到了2017年度全省衛生系列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評審條件。消息一出,瞬間引發了社會的鼓與呼?!斑@是大勢所趨?!惫鶚浔虮硎?,做科普絕非醫生的分外事,而是一種責任。各級醫療機構、衛生行政部門、醫學院校都應該重視醫學科普及傳播,同時制定相關政策來鼓勵,全面推進醫學科普事業走向醫學學術高地。

醫務人員做科普,根本上有別于其他人。一個優秀的醫生,應該是看得好病,開得好刀,做得好科研,寫得好科普。或許有人認為,醫生本身就夠忙的了,哪里有時間寫科普?因“熊貓醫生”名聲大噪的北京天壇醫院介入神經病學科主任繆中榮,就是每天抽出10—20分鐘的時間,寫出一個個小故事,再變成一篇篇科普漫畫??梢哉f,《熊貓醫生和二師兄漫畫醫學》真正做到了“漫畫讓醫學變得更簡單”。

“科普是醫生的使命?!惫鶚浔蛘J為,無論是醫生,還是醫療媒體人,傳遞的不光是醫學科普知識,更多的也是一份情懷。(記者 李 穎)

編輯:趙彥

關鍵詞:如何打破 只治不防 單軌制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