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深·觀察深·觀察
創新為科技強國插上騰飛的翅膀
科技,從來都是一個國家是否強大、是否發達的鮮明標志,是一個國家經濟實力、國防實力和綜合國力的直接表征。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科技是國之利器,國家賴之以強,企業賴之以贏,人民生活賴之以好。中國要強,中國人民生活要好,必須有強大科技。”近代中國曾多次與科技革命失之交臂,使我國與發達國家拉大差距。但科技創新始終是國家、民族發展的重要力量,黨中央審時度勢,把建設科技強國,擺在了國家戰略的高度。
網絡圖
十九大報告指出,要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強化基礎研究,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重大突破。加強應用基礎研究,拓展實施國家重大科技項目,突出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為建設科技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網絡強國、交通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提供有力支撐。這段高屋建瓴的論述,不但標注出科技強國本身的重要,而且表明科技對建設質量、航天、網絡、交通強國的價值。
在五千年中華文明史上,科技發明一直是光彩奪目的一頁。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不僅對當時的世界產生過重大影響,就是今天,依然是我們可資炫耀的資本。如今集成電路裝備、智能駕駛控制、智能植物工廠、深海潛水技術、骨科手術機器人、高溫氣冷堆、天河二號超級計算機系統、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北斗導航系統、新能源汽車整體發展以及世界首臺百萬千瓦級超超臨界二次再熱燃煤發電機組和高速列車,無不打上了中國高端裝備的標簽,使我國綜合國力大大加強,是我們引以自豪的底氣。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科學把握當今世界和當代中國的發展大勢,順應實踐要求和人民愿望,團結帶領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不忘初心、砥礪奮進,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開辟了治國理政新境界,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局面。其中一個驚艷全球的成就,就是以天宮、蛟龍、天眼、悟空、墨子、大飛機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繼問世為代表的創新型國家的建設偉績。
回望砥礪奮進的五年,國家經濟實力驚艷世界,人民獲得感明顯提升。中國正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臺的中心,也前所未有地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我國居民恩格爾系數穩步降低,接近聯合國劃分的富足標準。國家科技實力、國防實力、經濟實力、綜合國力、國際影響力大為提高,成了振奮中國的偉大實踐,驚艷世界的現代傳奇。這一切,都有賴中國科技成就的強力支撐。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在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的今天,我們尤其需要懂得“不創新不行,創新慢了也不行。如果我們不識變、不應變、不求變,就可能陷入戰略被動,錯失發展機遇,甚至錯過整整一個時代”這句話的警示意義。因此,我們既要用已有靚麗科技成果鼓舞熱情、提振信心,又要從砥礪奮進中汲取力量、持續奮斗。舉辦“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意義就在這里。
值得一提的是,“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除了實體展出以外,由中央電視臺、央視網承辦的網上展館,更是打破時空阻隔,讓億萬網友足不出戶,就能隨時隨地看到祖國的矯健足跡和偉大成就。網上展館完整真實地呈現出實體展館的內容,通過圖文、音視頻、三維模型等多種創新形式,既增強互動性,又提升體驗感,是一個與時俱進的好形式。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加快推進創新型國家建設,建設科技強國,離不開“堅定信心,堅韌不拔,堅持不懈”。堅定信心就能“咬定青山不放松”,堅韌不拔就能“千磨萬擊還堅勁”,堅持不懈就能“寶劍鋒從磨礪出”。這是我們這代人的義不容辭的責任,更是廣大科技工作者的擔當與光榮。中科院院士和科技工作者在參觀“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后倍感自豪、充滿信心,表示要盡到他們的歷史責任,為實現中國夢做出應有貢獻。無疑,這是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的重要力量,是豐滿科技強國羽翼的人才大軍和堅實基礎。(特約評論員 雷鐘哲)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科技 強國 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