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聚焦點聚焦點
胡偉:從“大國”到“強國”的飛躍,關鍵在于什么
摘要:所謂強起來,就是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要全部強起來,而不是GDP(國內生產總值)“一俊遮百丑”,也不是單純經濟總量的繼續提升,甚至也不僅是物質文明的單方面進步。從“大國”到“強國”的提升,根本是從數量向質量的提升、從效率向公平的提升、從硬實力向軟實力的提升、從經濟現代化向全面現代化的提升,是從器物現代化向制度現代化的提升
在“器物—制度—文化”的現代化邏輯框架中,制度現代化具有承前啟后、承上啟下的作用,溝通著器物和文化。現在我們非常重視“文化強國”,實際上特定的精神文化需要在一定的制度構架中才能起作用,否則就只能成為美麗的辭藻和空洞的說教。與文化的飄忽不定相比,制度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的特點,也更容易加以建設和操作,可以成為現代化軟實力提升的抓手和突破口
作者:中共上海市委黨校教授、國務院參事室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理事長 胡偉
中國人關注“現代化”還是比較早的。早在20世紀初,一些中國學者就開始對現代化展開研究。五四運動前后,開始比較明確地討論探索中國現代化的道路問題。只是,當時的討論大多在中西文化比較的層次上兜圈子,沒有涉及現代化更廣泛的主題。
20世紀30年代,“現代化”一詞經常出現在中國的報刊上。1933年7月,《申報月刊》為創刊周年紀念發行特大號,刊出“中國現代化問題”特輯?!艾F代化”這一概念開始被廣泛運用,成為熱門話題。由于后來日本全面侵華,全民族的注意力轉向抗戰,對現代化的熱衷一時被中斷。
此次,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奮斗”的號召。從“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到“兩個十五年”的戰略安排,核心目標是實現從“大國”到“強國”的巨變;從“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一字之差蘊含了深刻的戰略目標轉變。
那么,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到底是指什么?“強起來”究竟強在哪?這些都是需要闡釋清楚的問題。
經濟發展具有第一推動力作用,但現代化不等于經濟發展
作為人類歷史上一場深刻的運動,現代化的一個主要特征就是綜合性?,F代化的變革涉及人類生活的所有領域和各個方面,包括工業化、世俗化、法治化、民主化、城市化、信息化等。雖然經濟發展在現代化中具有第一推動力的作用,但現代化絕不等于單純的經濟發展,而是包括經濟現代化、政治現代化、社會現代化、文化現代化和人的現代化等諸多內容。
中國目前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無論從國土面積、人口數量,還是從經濟總量、綜合實力來看,都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大國。但是,中國目前仍不夠強。怎樣才算強起來呢?是不是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就是現代化強國了?是不是中國在科技和軍事力量上更加強大就是強起來了?從現代化理論來看,這顯然還不夠。
根據黨的十九大報告界定,所謂強國,就是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現代化國家。這五個要素缺一不可,一個都不能少。所謂強起來,就是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要全部強起來,而不是GDP(國內生產總值)“一俊遮百丑”,也不是單純經濟總量的繼續提升,甚至也不僅是物質文明的單方面進步。概括地說,所謂現代化強國,應當是全面的現代化,不僅硬實力強,而且軟實力也要強。
眼下,中國成為世界強國的關鍵或者說瓶頸,已經越來越多地從硬實力領域轉向軟實力領域。這種軟實力不僅表現為文化力量,而且要體現在制度力量上。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不僅需要富強,而且需要民主、文明、和諧、美麗;不僅需要富裕中國,而且需要建設法治中國、美麗中國、健康中國、平安中國;不僅需要實現制造強國、貿易強國、科技強國、體育強國、網絡強國、交通強國、航天強國、軍事強國、海洋強國、質量強國,而且需要實現人才強國、教育強國、制度強國、文化強國。
從“大國”到“強國”的提升,根本是從數量向質量的提升、從效率向公平的提升、從硬實力向軟實力的提升、從經濟現代化向全面現代化的提升,是從器物現代化向制度現代化的提升。這就是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的“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一現代化,旨在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是現代化戰略的大思維、大手筆、大邏輯。
在此意義上,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兩個15年”奮斗目標中,都把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重要的衡量標準。其中,第一個15年的愿景是“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第二個15年的愿景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成為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領先的國家”。可見,從基本實現現代化到全面實現現代化的轉變,就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從基本實現到全面實現的過程。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現代化 治理 強國 制度 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