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職場性騷擾“染指”全球 “不可言說”水深幾何
新華社北京11月28日電(全球熱點)職場性騷擾“染指”全球 “不可言說”水深幾何
新華社記者
因涉嫌性騷擾接受調查,美國國會任職資格最老的眾議員約翰·科尼爾斯26日辭去眾院司法委員會副主席職務。在好萊塢著名制片人哈維·溫斯坦涉嫌性騷擾曝光后,美國等西方國家曝出一大批搞“潛規則”的權勢人物。
系列丑聞引發人們對職場性騷擾的關注,這些“不可言說”背后的水有多深,如何滌清社會風氣、根除“潛規則”值得嚴肅對待。
【新聞事實】
被推倒的第一張多米諾骨牌是《紐約時報》10月初曝光的好萊塢金牌制片人哈維·溫斯坦。報道說他自1990年以來涉嫌性騷擾多名女性。這一丑聞隨后在美國等多個西方國家引發大規模揭發各行業性騷擾現象的網絡風潮。
在美國,從影視圈到國會山,再到多個州的地方議會,聯邦參議員阿爾·弗蘭肯等一大批重量級人物“應聲倒下”。就連現年93歲的美國前總統喬治·H·W·布什也被曝出曾邊講黃段子邊揩油。
英國媒體也曝出多宗政界性丑聞,涉及黯然辭職的國防大臣邁克爾·法倫、國際貿易部政務次官馬克·加尼爾和保守黨前內閣大臣斯蒂芬·克拉布等。
與媒體揭發同步,好萊塢女演員阿莉薩·米拉諾在社交媒體上發起“我也是”話題,號召性騷擾受害者公開自己曾遭受的傷痛。米拉諾10月底發推特說,勇敢說出自己遭遇性騷擾經歷的網民已經超過170萬。
【深度分析】
面對一個月間從少人關注到全球聲討的職場性騷擾問題,中國傳媒大學傳播學媒介與女性方向教授李燁輝表示,女性遭遇性騷擾問題由來已久,最近在媒體上受到如此關注、丑聞觸及的社會層面如此之高有三點原因。
一是當前女性平權、平等意識逐漸增強。與過去相比,現代女性更為自信、堅強,更希望擺脫男權社會的約束和侵害,不再過分在意他人看法。更多女性選擇公開自己的遭遇,是希望能為他人起到警示作用。
二是信息傳播手段的便捷和迅速助推了相關報道井噴式爆發。社交媒體的普及令越來越多的人能借此發出自己的聲音,引發全社會對性騷擾問題的重視。
三是性騷擾屬于涉及范圍廣、影響大的社會問題。它涵蓋不同領域和階層,一旦發生,會給個人、家庭及社會造成極大的危害,因而引發廣泛關注。
【第一評論】
對當事人而言,職場性騷擾最大的恐懼在于遭到騷擾時的弱勢地位。女性與侵害者在體力、權力和地位上的差距令不少受害者忍氣吞聲,在某種程度上構成了對侵害者的縱容。
而近期全球揭露“潛規則”的浪潮,恰恰在于它讓大眾看清了兩件事:一是受害者并不孤獨,二是侵害者并不萬能。
網絡時代線上線下的相互呼應有利于形成推倒“潛規則”的“多米諾骨牌效應”。媒體應支持、保護受害者,使整個社會對性騷擾有正確的認識和態度。
我們更應認識到,要滌清社會風氣、根除“潛規則”,根本是要靠進一步健全法律機制。只有打造法律保護的聚光燈,才能讓性騷擾無處遁形。
【背景鏈接】
根據聯合國的統計,全球有35%的女性曾遭受過身體暴力或性暴力;全球1.2億未成年女性曾被強迫發生性行為。
美國媒體整理各研究機構近年來各類報告發現,性騷擾和性暴力在全球多個地區都相當普遍。據“行動援助”組織的統計顯示,57%的孟加拉國女性、77%的柬埔寨女性、79%的印度女性以及87%的越南女性都曾經歷過某種形式的性騷擾。
“停止街頭騷擾”組織統計,在美國,23%的女性曾遭到性騷擾。聯合國數據顯示,在歐盟,45%至55%的女性曾在15歲之后遭到性騷擾。非洲、拉美、中東等地區的相關數據同樣觸目驚心。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本月22日在紐約舉辦的“消除性別暴力16日活動”發起儀式上說,近期的報告顯示,工作場所性騷擾現象非常普遍,社會也對家庭暴力的嚴重性認識不足。他呼吁制止暴力侵害婦女和女童的行為。(記者:鄒多為、孫浩;編輯:王豐豐、魯豫)(完)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性騷擾 女性 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