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聚焦點聚焦點
張力:全面開啟新時代教育現代化新征程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新要求新舉措
“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黨的十九大確立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一個重要內容就是“明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黨的十九大要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努力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斷取得新進展,適應人民對美好生活日益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需要。
習近平主席2013年9月25日在聯合國“教育第一”全球倡議行動一周年紀念活動的視頻賀詞中指出,中國將堅定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始終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不斷擴大投入,努力發展全民教育、終身教育,建設學習型社會,努力讓每個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機會,努力讓13億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獲得發展自身、奉獻社會、造福人民的能力。黨的十九大報告關于各級各類教育的新要求新舉措,正是遵照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逐項明確的。
黨的十九大報告首次把義務教育從均衡發展推向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新格局,其中農村義務教育必將是重中之重,同時,強調辦好學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網絡教育的重要性,向各級政府、教育系統和社會各界發出新的動員令。黨的十九大報告還要求統籌職業教育與培訓,在體系建設上使其更為融合;通過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引領,將“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任務從倡導性的“推動”提升為剛性的“實現”,這些均是義務教育全面普及后不同階段教育需要牢牢把握的重點。黨的十九大報告繼續要求支持和規范社會力量興辦教育,多措并舉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辦好繼續教育,加快建設學習型社會,可以說,對我國教育改革發展作出全方位部署,其中,以下三個方面重大舉措,對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第一,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高度重視農村義務教育,是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關鍵環節。世紀之交義務教育基本普及以來,我們黨一直將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作為促進公平的政策要點。黨的十八大以來,中西部和農村義務教育明顯加強,大中城市擇校熱有所緩解,農村學生營養改善計劃深入實施,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和留守兒童受教育權利得到更好保障。但是,城鄉之間義務教育質量差距仍然很大,農村學齡人口如果不能受到有質量的義務教育,將缺乏繼續培訓的基礎,難以形成一技之長、獲得穩定收入,不能很好適應現代農業、現代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的多樣化需求,在阻斷貧困代際傳遞方面也會遇到很大障礙。因此,隨著綜合國力的增強,在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制度并軌、標準統一方面,義務教育走在前面,既有法治保障又有現實需要。按照黨的十九大精神,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必然要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當前就要根據國家新型城鎮化發展總體部署和本地城鎮化進程,強化省級政府統籌,把義務教育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與鄉村振興戰略的布局融為一體,重點加快縣域內城鄉公辦小學初中標準化建設,實現城鄉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制度化常態化,進而推動有條件的地區市域內均衡發展,實現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全覆蓋,面向城鄉每個學生的切身發展需要,努力辦好每所學校尤其是農村學校。
第二,使絕大多數城鄉新增勞動力接受高中階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將與我國即將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等部署緊密相連,是新時代大力提高國民素質、增強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客觀需要。我國教育規模穩居世界首位,但高中階段毛入學率比高收入國家約低10個百分點,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雖然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近10個百分點,但比高收入國家還低30多個百分點。我國勞動年齡人口和新增勞動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分別為10.4年和13.3年,與發達國家相比也有很大差距,教育質量差距更為明顯,技術技能型人才、大國工匠后備人才等方面結構性缺口很大。對此,習近平總書記在同北京師范大學師生代表座談時深刻指出:“‘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歸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源源不斷的人才資源是我國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的重要潛在力量和后發優勢。”在鞏固全面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成果基礎上,通過健全學生資助制度,使絕大多數城鄉新增勞動力接受高中階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意味著我國勞動力市場門檻將逐漸提升為中職或高中學歷及以上水平,這是緊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在“人口紅利”趨弱形勢下發揮人力資源優勢的關鍵舉措,也是適應科技進步、產業結構升級多樣化需求的基本對策,將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提供更為堅實的人力資源支持,為增進民生福祉作出更大貢獻。
第三,辦好網絡教育、繼續教育,加快建設學習型社會,與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重視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重要理念一以貫之,是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夯實人力資源基礎的必然要求。199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首次確認終身教育在我國的法定地位,黨中央文件多次部署學習型社會建設任務。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示,要構建銜接溝通各級各類教育、認可多種學習成果的終身學習立交橋,黨的十八屆三中、五中全會文件相繼強調拓寬和暢通終身學習通道。今后國民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身心健康素質的提高,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的高度,都離不開拓寬終身學習通道,建設符合國情的學習型社會。在我國教育普及狀況同高收入國家差距逐步縮小的態勢下,更要重視把滿足適齡青少年兒童的教育需求與適應從業人員及其他社會成員的學習愿望有機結合起來。黨的十九大報告首次單列網絡教育,也具有長遠戰略意圖,從一定意義上看,網絡教育置于學前教育、特殊教育之后,應超越基于互聯網的在線學習,被賦予新的涵義。也就是說,不僅繼續教育,而且教育全領域都需運用廣義的網絡方式,加強傳統技術與高新技術的融合,協調虛擬網絡與實體平臺的運作,涵蓋以往的廣播電視函授教育、新近的在線教育和移動學習以及人工智能相助的學習新生態,為各種各樣的學習者提供更為便捷有效的教育與學習條件,確保當今的教育與學習更好地順應未來人的謀生和發展需要,更加適應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深度開發人力資源的要求。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教育 新時代 新征程 十九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