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協商 協商
內蒙古自治區政協對口協商僑務工作
人民政協報記者 常歌
“應樹立‘大僑務’觀念,改變僑務部門‘唱獨角戲’的局面,充分運用我區的資源、文化和政策優勢,加強與海外僑胞的聯系與交往,為自治區的發展作出貢獻。”內蒙古自治區政協近日召開“充分發揮內蒙古籍海外僑胞橋梁紐帶作用,為自治區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服務”專題協商會議,組織政協委員與自治區黨政有關部門負責人就推進僑務工作進行協商,自治區政協港澳臺僑委員會主任于學軍在會上解讀調研報告。
這是內蒙古自治區政協2017年度協商計劃中的一項對口協商。自治區政協港澳臺僑聯絡和外事委員會會同自治區僑聯等部門組織部分政協委員和專家學者深入部分盟市、旗縣調研,赴僑鄉取經,召開座談會,對內蒙古僑務工作面臨的形勢和任務進行了全面梳理、分析研究。
“作為僑聯負責人參與這次協商調研,有三點我感觸特別深。”自治區政協委員、自治區僑聯主席史晴發言時說:“主席、副主席重視;調研工作目的明確、思路清晰、計劃可行;調研報告的起草集思廣納。我們應該建立僑務工作聯席會議機制,改變僑務部門‘唱獨角戲’的局面,‘四僑聯動’,形成僑務工作科學發展合力。”
“內蒙古是一個僑務資源并不豐富的省區。但是,老華僑愛國愛家鄉,新華僑關心祖國關注家鄉的建設,是推動自治區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可以借助的骨干力量。”“僑務工作是一項開放性工作,必須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的方針。目前自治區,與海外僑胞尤其是與海外僑領和成功人士等主要工作對象的聯系不夠緊密。僑務工作的主動性仍顯薄弱。”協商的氣氛融洽、活躍。港澳臺僑界別的委員們紛紛結合自身經歷,為發揮好橋梁紐帶作用“支招兒”。
調研報告提出的問題得到參加對口協商的自治區僑聯、外僑辦、發改委、科技廳等部門的認同,并得到補充。
“認真落實全國僑務工作會議精神和國家僑務發展綱要實施意見,是各級僑務部門的重要任務。其中因地制宜打造僑商產業聚集區和華僑華人創新創業基地———‘僑夢苑’,在自治區還是空白。成都、北京、上海等地的僑夢苑都制定了吸引海外華僑華人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的優惠政策和措施。建議派出專門工作組赴這些省市考察取經,吸收好的經驗及做法,推動呼和浩特市建設‘僑夢苑’。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沒有梧桐樹難有鳳凰來。”自治區外僑辦調研員郭建軍說。
“自治區目前存在海外引進人才數質量不高的問題。”內蒙古自治區科技廳副廳長吳蘇海說,“主要原因是力量不夠集中、渠道不夠多、政策不夠完善。”
聽到這里,主持會議的自治區政協副主席符太增詢問道:“咱們吸引海歸,最‘硬’的政策是什么?”
“還是補貼。對國際一流的科學家和科技領軍人才,房子、工資、津貼等都按院士的標準給予。”吳蘇海答道,“招商引資,要看項目評估;引進人才,也應有長期的、反復的績效評估機制。”
符太增指出,當前,內蒙古正全力構建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進一步做好僑務工作,充分發揮內蒙古籍海外僑胞的橋梁紐帶作用,對于促進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意義重大。“自治區僑務工作潛力和空間很大,要針對重視不夠、情況不明、重點不突出、聯系不緊密的問題,集智聚力、統籌協調,發揮好相關部門職能,進一步推進僑務工作創新發展,切實為建設亮麗內蒙古作出新貢獻。”符太增說。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僑務工作 協商 政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