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背景:
新僑一般是指改革開放后以留學、對外勞務輸出、親屬移民等形式從我國大陸走出去的華僑,通常稱為“新民”或“新僑”。他們以知識精英和財富精英為主體,具有數量多、層次高的特點,約占海外華僑華人的1/5。
河南省僑務工作對象有300多萬,其中海外華僑華人約150余萬人。目前,每年在全省人社部門進行學歷登記認證的新僑人數平均在2000人左右,河南今天已然成為“新僑”的大省。
近日,河南省政協召開月協商座談會,邀請省政府和有關方面人士,圍繞“新僑和留學回國人員雙創”開展協商座談。
健全工作機構和聯席會議制度
對于新僑與留學歸國人員來說,回國后最切身的體會便是“失群”。
“與國內新環境脫節,缺少交流的群體,在信息、工作、生活各方面‘失群’。”商丘哈森藥業特聘海外專家任建華道出了與會人員的心聲。
讓任建華重新萌生“回家”感覺的是———商丘市僑聯于2016年成立的新僑創業創新協會。“‘新僑創業創新協會’既是一個新僑之家,把我們聚集在了一起,給我們提供切實的新僑互相交流、銀企合作、外出考察等活動,又是一個鏈接平臺,那種‘失群’的狀態突然就沒有了。”任建華說。
“提供政策咨詢引導新僑和留學回國人員把握‘雙創’方向,培育‘雙創’環境幫助項目落地,這是新僑和留學回國人員‘雙創’工作的兩個重要環節,是暖心工程。”擔任鄭州市僑商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的李文光對此深有體會,“鄭州市僑商會也將成立咨詢服務中心,為新僑和留學回國人員‘雙創’工作整合資源,出謀劃策,提供涵蓋創業發展、項目落地等全方位服務。”
會上,省僑聯主席董錦燕也給大家帶來了一個好消息:今明兩年是河南省僑聯組織的改革年。目前,全省約有1/3的縣區還沒有建立僑聯組織,省僑聯將以僑聯改革為契機,推動縣級地方僑聯組織建設,深入了解新僑回國創業創新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以完善的僑聯組織服務新僑創新創業。
解除了心理上的落差與不適,讓大家更為焦慮的是———政出多門、九龍治水,這也成為與會人員反映最為強烈的問題。
“體制機制不健全,缺乏合力。”省政協港澳臺僑和外事委員會主任孟令峰在調研中發現,新僑和留學回國人員“雙創”工作涉及僑務、人社、組織、發改、商務、科技、財政、工信等十幾個職能部門,由于未明確牽頭單位,涉及到重疊交叉或尚未明確的事宜,無部門牽頭溝通協調,造成“九龍治水”各管一段,問題得不到及時發現和研究處理。
問題顯而易見,共識也就此達成:健全工作機構和聯席會議制度,尤其要明確責任主體,進一步完善由黨委、政府領導牽頭,組織、人社、科技、財政等職能部門參加的聯席辦公會議制度,研究制定新僑和留學回國人員創業發展規劃,加強溝通、強化協調。
全面落實創業創新扶持政策
一盞小臺燈,復古造型,手撫頂部即亮,再蓋又滅。
“多可愛、多有意思的小煤油燈啊,放到桌上又不占地方。”2015年3月27日,時任河南省省長謝伏瞻在鶴壁國立光電科技公司調研時,對9位博士回鄉創業贊嘆不已。
國立光電,由半導體物理專業博士、美國加州大學留學回國創業的朱明甫,與其他8位博士同學一起創立,是從事智慧智能照明系統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光鮮亮麗的背后,朱明甫卻也有一番“傷心事”:河南省政府巨額采購的某種電子產品,九成以上都是國外和省外的公司中標。“如果能夠取消品牌壁壘,給本地‘雙創’企業一個同臺競爭的機會,政府采購成本會大幅降低,也會得到更優質的服務,同時也是對本地‘雙創’企業的幫扶和支持。”
同樣受困于政策的還有洛陽市第六人民醫院組織再生中心主任、中國僑聯“僑創二十人”杰出人才田豐豐。田豐豐介紹,目前團隊致力于人體組織器官再生技術的臨床轉化與推廣,一期試驗主要是心臟和皮膚,二期試驗主攻角膜的再生。
“我們現在每天都在和時間賽跑。想快些再快些,將這些創新成果能夠盡快用到醫學臨床。”田豐豐團隊在科研上爭分奪秒時,卻被政策上的審報束縛了腳步。他表示:企業正在積極申報“千人計劃”及“河洛英才計劃”。但是申報項目類別劃分較細,可能難以同時符合所有條件;申報流程相對繁瑣,需要系統注冊、紙質版、電子版同時遞交,造成了很大的人力物力的浪費。
“在符合法律規定的前提下,盡量簡化各類審批程序,為企業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務。”副省長舒慶現場回應:要全面落實創新創業的扶持政策,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該下放的審批權限要堅決下放,同時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建設,實現創新創業服務和管理全程信息化。舒慶還表示,8月1日起,河南正式推進“三十五證合一”改革,在更大范圍、更深層次提升便利化水平。
建立常態化的溝通交流機制
多位新僑現身說法后,不少新僑與留學歸國人員在“雙創”中遇到的問題浮出水面,但其背后,不容忽視的關鍵性因素便是“知之甚少”。
“目前,確實存在著僑情底數還不夠清楚及對新僑創新創業事跡的宣傳不夠。”省外僑辦主任宋麗萍毫不諱言,具體數字、基本情況底數不清,全省上下對“新僑”這個群體了解更少。
宋麗萍介紹,“目前已在開封開展僑情普查,建立僑情資料收集、分析、管理、應用的全新僑情資料管理綜合系統,真正建立起僑務資源共建、共享的大平臺。”通過僑情調查,掌握僑務資源、僑情新特點、新變化,了解各類僑情調查對象的需求,分析僑務工作面臨的新情況和新問題,“試點成功后,將在全省推廣。”
歸國的新僑群體在做專業創新的同時,還能夠利用各自的海外資源促進河南省與海外的交流,“引進來”與“走出去”兼而有之。這無疑是一個潛在的人才資源庫。董錦燕表示,省僑聯將組建具有僑界特色的高端智庫——河南省僑聯特聘專家委員會,引導智庫專家有效針對河南經濟發展中的問題提出意見建議。
美國工商管理碩士吳磊認為,不能只局限在省內做文章,應借鑒北上廣等國內一線城市的經驗,在海外布局科技創新中心、研發中心及辦事處等。“在海外設立‘引進人才工作站’或辦事處,做好‘以海歸引海歸,以新僑引新僑’工作。”孟令峰同樣認為。
“在營造好創業良好氛圍的同時,還要‘走出去’,吸引更多的僑胞。”與會人員認為,可探索建立與海外的常態化溝通交流機制,在海外建設布局“雙創”相關機構,參與國際科技創新活動。
對大家的建議,省政協副主席史濟春頻頻點頭,“這么多媒體都在場,這么多好的方法,有這么多好的企業,請下去之后,給這些企業多宣傳,帶動更多的僑胞和留學歸國人員來河南投資。”
“新僑和留學回國人員這部分高精尖人才就是河南省的一所‘211’,這一群體也是對高校教育數量短板的一個有效補充,是一筆寶貴的財富。”舒慶聽在耳里,記在心里,并現場要求,“各級有關部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認真吸納大家的意見建議,做到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復。把政協的調研、建議成果發揮到最大作用。”
從風雨中走向春天里,未來可期。